近年来,楚雄市东华镇以“四个一”的有力举措联农带农发展枇杷产业,走出了一条带农民增收、促农业增效、助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培育“一个主体”,以“联”破局。东华镇坚持以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在本东村委会创办楚雄市兴蕴枇杷种植合作社,在合作社成立党支部,构建“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合作社返利给农户30%的“二次返利”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组织发动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头示范发展枇杷产业,实施订单生产、生态种植、采摘体验,推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相融并进、抱团发展,把小枇杷做成了大产业。截至2024年底,203户农户共获“二次返利”资金84万元,本东村也通过村集体闲置资产入股合作社每年增加村集体收10.5万元。合作社与农户流转土地、优先吸纳附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农户每年获得地租收入52.5万元、务工收入75万元,形成产业发展、合作社盈利、农户增收的多赢共富局面。
形成“一个品牌”,以“优”出圈。围绕建设枇杷全产业链,加强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品牌建设,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公司+基地+电商+专家站”发展格局,建成500亩集中连片生态枇杷种植示范基地1个,成功创建“彝州金果果”“彝州金果”“兴蕴”等枇杷品牌,带动全镇11个行政村、1318户农户种植生态枇杷1.3万亩,实现产值2000万元。
形成“一套模式”,以“带”共富。大力推行“合作社+特色农业”“合作社+乡村旅游”“合作社+林下养殖”“合作社+电商”“基地+专卖店”模式,线上开拓平台、线下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枇杷产品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户“单打独斗”闯市场的难题,为推动枇杷产业发展打通了一条快车道。累计网络销售达78万单、销售额达42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318户农户4013人受益。
引入“一批专家”,以“转”提质。成立兴蕴枇杷专业技术协会,建成科普E站1个、科普培训室1间、11个科普培训站点,采取“科研+实践”方式,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建立健全“综合试验基地+协会农技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户(枇杷种植乡土专家)”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坚强后盾。聘请枇杷种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在田间地头开设“微课堂”。培养枇杷种植“土专家”“乡土人才”。2024年,参与科研技术和田间培训人数达1.8万人(次)。
(撰稿人:张雅瑄、尹娅萍、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