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时节,雨露乡迎来了“流金”时刻,万寿菊热情绽放,进入忙碌的采摘期。笑容满面的农户在花海里来回穿梭,一派忙碌有序的丰收景象,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又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好渠道。
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近年来,南华县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来抓,做到镇乡有产业,村村有基地,户户有项目的产业格局,一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脱贫新图景。全县农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正沿着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经营的路子,跑出南华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度”。
雨露乡紧盯县委、县政府的步伐,以提高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提高群众收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能人大户带动等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周期短、效益好的短平快特色产业。
2020年,为改变产业发展单一,群众增收渠道“窄”的问题。积极与云南润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万寿菊种植项目,“轻劳力、低成本、高产量”的万寿菊产业不仅为雨露乡增添了花海,也成为了助力群众增收的又一项扶贫产业。万寿菊种植,是雨露乡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一个新的尝试。经过前期的育苗、移栽、中耕管理等环节,进入七月,万寿菊迎来了花开季,漫山遍野的万寿菊竞相怒放,给青翠的田野抹上一袭暖黄,芬芳馥郁,满目尽戴黄金甲。
7月31日,雨露乡的万寿菊迎来了第一次采收,村民何有福喜笑颜开说:万寿菊种植简单、管理粗放,对土质和水分要求不高。今年我种了4亩多,成本低见效快收入可以,明年会加大种植面积,今年刚种经验也不好,明年会种得更好,并且由云南润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统一发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希望把今年没有种的群众也带动起来,因为比种玉米豆子划算得多。技术兼收购指导员李绍泉说:与传统的经济作物相比,万寿菊不仅成活率高、花期长,而且病虫害少、田间管理简单、劳动强度低,从6月中下旬开始到霜冻期结束之前可开8到10茬花,平均每亩产量达3吨左右,效益可观,今年40余户群众种植,亩产可达3-4吨,每亩的种植成本为200元,以每斤1元的价格回收,每亩的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今年的试种成功,明年希望有更多的群众加入种植,扩大万寿菊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有效改善当地土地贫瘠,农作物低产,群众增收难的现状。现目前200余亩万寿菊花海形成了以健康产业为主导的优质产业链条,实现了田园增色、观光增景、农民增收的目标。
产业扶贫是盘大棋,要下好这盘大棋并不容易,必须打好“组合拳”,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在雨露,一些农户采摘万寿菊,另一些群众的辣椒也挂满了枝头。“青枝绿叶果儿长,辛辣甘甜任人尝。”辣椒产业的发展,是该乡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一次大胆实践,是增加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举措,更是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多样化发展的一条纽带。
从农户自给自足、自种自食,到发展辣椒特色产业,雨露乡把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瞄准在辣椒上,大力推进产业富民战略,在各村广泛推广种植辣椒。“雨露乡共种植辣椒一千亩,绿米辣800亩,美人椒200亩,去年平均每亩产4000斤鲜椒,绿米辣收购价现在是三块左右,去年卖到六七块,美人椒现在还没开始收,我们不仅要让农民种得上、管得好、产得出,还要让农民卖得掉、卖得好”,雨露乡党委书记说。“下一步,雨露乡将在“育主体”“带农户”上下更多功夫,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片一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将扶贫产业培育成带动脱贫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通过因地制宜、不断培植、培强产业,雨露乡将在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道路上越走越远、人民生活也必将越来越美好。”
小小的辣椒,俨然已经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又一产业。脱贫攻坚不是蛮干,而是要因地制宜,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也是一个村庄的“魂”。如今,在雨露,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道路两旁一片片辣椒长势喜人,小小辣椒成为村里最亮丽的风景线,并成为助力村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