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一批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逐渐涌现。他们从城市返回农村,怀揣理想、牢记乡愁,在希望的田野上艰苦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努力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从“蓝图”变为现实,他们就是返乡创业带富家乡百姓的“火车头”。
![]()
探索重楼种植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炎炎夏日,在楚雄市东华镇本东村的一品重楼种植基地,黑色的防晒网下,张镭韬正在地里检查重楼是否有晒伤、病虫害,大棚湿度温度情况等……这是他每天的常规工作。
张镭韬 35岁的张镭韬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2012年,他买回一批重楼苗在自家田地里试种,成活后相继扩大规模,初期因缺技术缺经验,种下的30万棵重楼苗最后只长出3000颗重楼。面对这一困境,张镭韬四处考察学习。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创业9年来,投入从开始的6万元增加到了500万元,小小的重楼基地从3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00亩。今年,张镭韬和合伙人的两个基地共有40多亩重楼喜获丰收,预计毛收入1400多万元。
看到长势喜人、销售前景可观的重楼,上门找张镭韬买种苗、学经验的村民接踵而至,成功带动周边村民和双柏县、楚雄市大地基乡等20余家农户种植重楼。“我们下一步考虑先试验其它100个以上的药材品种,再选出两三个适合乡亲们种植的品种来进行推广,带动更多村民种植中药材获得收益。”除了帮助村民们找致富门路,张镭韬的重楼基地还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村民农闲的时候都来重楼地里做工,高峰期用工上千人。”
与此同时,张镭韬还将重楼制成了重楼酒、重楼粉,推进重楼产业化、规模化。如今,一品重楼种植基地已成东华镇规模最大的重楼种植基地,重楼种植也成了东华镇的一大特色产业,吸引着许多外地客商前来考察和收购。
发展乡村旅游 为家乡添人气
花香四溢、瓜果飘香,荷塘月色、村庄秀美……走进楚雄市东华镇小伍排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没有人想过这里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短短两年,小伍排村好似进行了整体“美颜”,成为楚雄人周末打卡的网红地。
张啟俊 “家乡的山矮了,留守的村民多了,大片的优质闲田荒废着……”说起回乡所见,张啟俊感到心痛。2017年,在昆明经商有成的他带着资金返乡创业,成立了以“农户+村集体+出资人”为经营模式的楚源乡生态园,发展乡村旅游。
楚源乡生态园总投资2123万元,获批中央及省级资金1000万元,占地近1200亩,盘活了小伍排村59户、223名农户的闲田,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22人。2019年开业以来,楚源乡生态园经营收入超100万元,接待游客4万余人,同时吸纳100多名周边农户就近就业,每年实现务工收入近200万元。张啟俊还鼓励更多的村民开办农家乐及民宿,提升人流量,扩大群众就业,增加农户收入。张啟俊说:“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富,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裕。”
2018年,小伍排村被列入“云南省乡村振兴试点试验示范项目”,道路硬化、停车场、排水沟、公厕、路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谈起家乡的发展变化,张啟俊感触良多:“小伍排村现在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能带着家乡百姓把小伍排村建设成城里人羡慕的新农村就是我创业的初心。”
![]()
发展电商进军商超 助力农副产品销售
“向善向上好青年”“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楚雄州青年电商联盟副会长……杨起鸿身上有很多标签,但都不及“大黑山的新农人”来得实在。
杨起鸿 杨起鸿大学期间曾患过白血病,战胜病魔后,他背着生病时欠下的债务,拿着借来的9万元钱,通过种植西红柿和黄瓜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立了鸿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杨起鸿在政府的号召下大力发展电商,注册了“鸿荣”果蔬品牌,蔬菜外销至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我们公司每天平均有400单左右的销售量,高峰期一天达1万多单,咱们家乡的水果搭乘电商快车走向了全国,打入了东南亚。”杨起鸿平静地介绍。
公司下属合作社一家,覆盖农户186户、300多人,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创业期间,杨起鸿先后获得了政府小微企业补贴、贷免扶补、电商扶持资金等近60万元。如今,公司又进军高档商超,与沃尔玛、盒马生鲜、上海叮咚买菜、苏州食行、北京美菜网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如今,元谋的扶贫产品“新华桃李”在全国400多家沃尔玛门店都能买到。疫情期间,杨起鸿的公司通过直播带货、直销咸宁等方式帮助农户销售滞销洋葱6000余吨,一季度就已完成了公司全年的销售目标。
“我们要向农产品深加工发力,盘活传统企业,树立元谋果蔬品牌,拓宽销路,让老百姓种出来的都卖得出去。”对于未来,杨起鸿还有着很多新的规划……
近年来,州政府通过简化市场准入、改善融资服务、加大财政扶持、落实用电用地措施、开展创业创新培训、拓宽创业平台等十项政策支持返乡人员创业致富反哺家乡。今年1月至6月,为全州13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89万元。政府的扶持政策“给力”,农村的发展前景广阔,乡愁牵盼着每一个异乡人。而今,一批批“新农人”正在家乡希望的田野上,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