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东华镇通过招商引资建成占地1050亩的蚕桑基地,构建“种桑—养蚕—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户增收“双轮驱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领航,织密联农带农“组织网”。东华镇将蚕桑产业作为“书记工程”重点推进,成立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形成“党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在夸苴村千亩蚕桑基地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示范种植,带动20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2024年,千亩蚕桑基地实现产值6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产业赋能,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东华镇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为发展路径,大力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升级。投资6000万元建设千亩连片蚕桑和种蚕培育基地,配套标准化养蚕房、种蚕培育房等设施,年培育种蚕1.2亿只,生产鲜茧200吨。基地采用“公司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模式,辐射带动全镇11个村发展桑园1000余亩,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多元增收,拓宽农户致富“新渠道”。东华镇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资产收益”多维度助农增收。千亩蚕桑基地流转土地1000亩,年支付地租40万元,常年吸纳200余名村民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村集体通过闲置资产入股、参与项目建设等方式,年增收10万元以上;针对脱贫户和监测户,实施“精准滴灌”帮扶,开发蚕桑产业公益性岗位30个,为特殊群体提供稳定收入。同时,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免费提供桑苗、蚕种和养殖设备,2024年帮助56户脱贫户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此外,通过“党支部+电商”模式,搭建线上销售平台,2024年网络销售蚕茧及深加工产品420万元,让318户农户从中受益。
科技助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东华镇注重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与西南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蚕桑技术研发中心,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养殖”“桑园绿色防控”等技术,蚕茧单产提高至40公斤/张,优质茧率达90%以上。2024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2场次,培训农户1800人次,培养“土专家”“乡土人才”50余名。
在下步工作中,东华镇将以“三产融合”为方向,打造“蚕桑+文旅”特色品牌。依托千亩桑园、种蚕培育基地等资源,开发桑园观光、蚕桑体验、丝绸文化展示等旅游项目,建设“丝路田园”乡村旅游示范点。深化与龙头企业合作,推动蚕桑产业与康养、教育等业态融合,力争全镇到2030年实现蚕桑综合产值5亿元,带动全镇80%以上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东华样板。(通讯员 段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