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农膜,致使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楚雄市农业农村局认真研究,采取五项措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一是持续推进化肥减量使用。主要在水稻、玉米、麦类、蚕豆、油菜等作物栽培过程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90%以上,种植绿肥(苕子、豆科作物)4.5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5万亩,推广使用有机肥30万亩,达到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40%以上。


二是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示点工作,回收处置率达产生量的50%以上。
三是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在全市15个乡镇农业种植区域、集镇、村庄、公路沿线、铁路沿线、库区、河流沿线全面划入禁烧区,严禁户外一切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行为,水稻、玉米、麦类农作物秸秆还田率不低于90%。
四是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在全市设置了7个耕地质量监测点,2021年开展监测试验6组,2022年开展监测试验7组。
五是实施好化肥减量增效田间对比试验。开展水稻化肥减量增效试验1组、玉米水肥一体化肥料利用率试验1组、玉米炭基增效氮肥与尿素对比试验1组、水稻有机硅磷酸二氢钾与普通磷酸二氢钾对比试验1组、“三新”配套升级版田间肥效试验。(供稿人:夏林刘发芬 审核人:沈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