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市粮经种植比例和冬后病虫基数调查,结合历年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及本地气候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大春粮食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总体为中等发生,局部中偏重发生。
一、预测依据
一是病、虫源基数较大。上年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发生多种病虫害,为今年病虫害的发生蔓延留有一定的病、虫源基数。本地虫源再加上外地虫源的迁入,尤其是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并大面积扩散,导致虫害发生危害严重。稻飞虱严重发生的同时,易引发水稻病毒病。
二是作物品种布局与耕作制度。部分粮食作物品种已种植多年,抗性逐渐降低,作物连作面积较大,易导致病虫害发生蔓延。
三是气象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有利。由于前期雨水来得早,气温偏低,大春作物长势弱,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弱,6月份大春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田间荫蔽,通风透气程度较差,湿度大、阴凉,适宜病虫害发生蔓延。而主汛期的洪涝灾害有利于穗颈瘟、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流行。
四是由于种子来源复杂,品种较多,品种抗性参差不齐,易造成病虫害流行。
二、防治建议
一要加强领导,抓好大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根据2022年大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分析,完成粮食产量目标,抓好病虫害防治是重点保障措施之一,各乡镇应积极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二要严密监测田间病虫发生动态,指导科学防治。结合当地作物品种布局,拓宽监测范围,尤其是外来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和对我市农业生产有严重威胁的病虫害,如:水稻粘虫、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玉米灰斑病等,及时准确提供发生信息,指导科学防治。
三要强化宣传指导,确保防控技术普及到位。各乡镇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出黑板报、开展科技下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强化科学防治技术宣传指导,大力推广生物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技术,着力普及农药减量增效防控技术,逐步提高农民科学防治技术水平。(撰稿人:高学楚 王泽秀 审核人:陈元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