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紧紧围绕培植产业促农增收工作目标,紧扣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和发展基础,着眼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振兴有效衔接的长远考虑,探索出“1336”产业发展路子,即因地制宜做实一个产业规划,三向发力创建生猪调出大县、突出县乡村三级样板示范引领发展产业、采取六个一批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实现乡有骨干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产业,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态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迈出新步伐,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一是“1”部规划统揽引领。科学谋划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划。坚持种植业、养殖业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向,围绕“三年开好局、五年成规模、十年成体系”,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县一盘棋的产业体系。发展节奏,围绕“三年开好局、五年成规模、十年成体系”,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县一盘棋的产业体系。发展方向,坚持“两条腿走路”,养殖业方面,抓住当前政策和市场契机,力争用2到3年时间,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种植业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同时,将挖掘出的88个村60530亩土地进行精准开发,让125块田地真正变成125个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资金投入,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的导向,整合一切扶贫和涉农资金,迅速提升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各部门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原则集中投入。考核方法,纳入对乡镇“1+N”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核心内容,真考实考,严格奖惩。
二是“3”向发力创建生猪调出大县目标。紧盯“破解项目选址难题,精准招商、让好政策落地,精准服务、提高数据质量,精准统计”环节,三向发力创建生猪调出大县目标,遴选出39块100亩以上的适合用地,总面积达到了9364.4亩,汇编成《牟定县生猪养殖招商引资手册》,组建专班精准招商。摸清全县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有98家,其中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9家、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13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10家的家底,通过精准服务,让防疫措施有效、调运渠道通畅和引种奖补、规模养殖场建设奖补政策落地,促使企业达产达效,2021年年底全县可出栏生猪50.83万头,存栏生猪37.66万头,存栏能繁母猪2.99万头,生产猪肉4.58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
三是“3”级样板带动特色种植。鲜明提出了“212”示范样板创建目标,明确了县级主推,乡镇主抓,村级主建职责。县级主推,就是强化指挥、调度和考核,倒逼层层担起责任;乡镇主抓,就是发挥乡镇党委、政府主体作用,盯死土地流转机制、宏观规划落地、撬动乡村干部三个“节骨眼”,当好一线指挥部;村级主建,坚持“村党总支+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的“四位一体”发展方式,将产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收入相互促动成为制度性安排,村组干部实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根本性转变,当好前线急先锋,完成“212”目标,即每年建设特色作物县级示范样板不少于20000亩,乡镇不少于1000亩,50%以上的村委会不少于200亩。已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万亩,全县共发展种植特色蔬菜13.9万亩,实现产值近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发展核桃2万亩、花椒5万亩、云南红梨2万亩、冬(早)桃1万亩、猕猴桃0.1万亩,葡萄0.1万亩,软籽石榴0.1万亩,实现年产值1亿元,带动农民增收9800万元;种植花卉1.48万亩,产值0.7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500万元;种植中药材6600亩,其中:迷迭香700亩、葛根850亩、木香600亩,续段600亩,金银花350亩,纹党参350亩,桔梗200亩,金铁锁100亩,红花30亩、重楼20亩。(其中: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已在2017年的2月初上市销售430亩),产量139.2吨,实现销售产值0.3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800万元。种植食用菌527万平方米,产量527吨,实现总产值0.07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650万元。
四是“6”个一批精准培育市场主体。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一批,能人创业培育一批,组织领办培育一批,转型升级发展一批,链条延伸发展一批,企业引领发展一批的发展思路,共引进县外客商投资兴业206家,本地能人创办涉农经营主体68家,培育认定家庭农场289个,村级组织通过盘活资产领办实体34家,培育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115个,流转土地4.1万亩。据统计分析,2021年,全县13835元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和就近就地务工收入占比达到了76.47%(工资性收入3685元,经营性收入6894元)。(撰稿:王家兴 审稿:姚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