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 索引号:nyncj-/2025-0117007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7日 16时34分
  • 标题: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74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74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楚雄州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楚雄州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经商州供销社、州科协,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我州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引领小农户、服务小农户的能力明显增强。据农经统计,2023年全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61.62万亩次,其中:耕环节26.51万亩次,种环节2.44万亩次,防环节25.71万亩次,收环节6.96万亩次,从业人员1.48万人,营业收入约4.13亿元。服务小农户约占农业社会化服务总量的70%以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粮食作物的面积36.52万亩次,服务小农户3.39万户,为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供销系统强化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种业发展模式,打牢社会化服务基础。以系统内农资经营企业、基层社、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为农户和经营提供农资销售、农机服务、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服务,实现了由“一买一卖”的传统农资销售服务,向农业多环节社会化服务延伸,从“卖商品”向“卖服务”的转变。科协部门通过发展农技协,拓展专家团队服务平台,开展特色鲜明的农技服务,积极选树培育示范典型,对于提升广大农民科学素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多元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完善政策体系,明确目标方向。2020年8-9月,分别印发了《中共楚雄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楚雄州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楚农领通〔2020〕10号)《中共楚雄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楚雄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楚农办通〔2020〕11号),对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发展,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托管对小农户的覆盖面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到2022年,楚雄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要达到12.46万亩次,比2019年末增长29%。到2025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基本形成结构合理,服务能力强,行为规范,基本能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提升服务主体能力。各县市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原则,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农机、农技、畜牧专业合作社、农药生产销售企业、植保、动物防疫合作社、企业等为主体,种养大户、村级防治组织等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多元化发展格局。截至2023年底,全州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62个,企业9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60个,专业户684户;供销系统强化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打牢农业社会化服务基础,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社共16户;科协部门培育农技协组织903个,会员7.43万人。全州97%的村(居)委会组建了各种类型的农合组织,带动非成员农户30余万人,成立农技协联合会25个,农技协组织成为农民科技实训阵地。

(三)推广多样化服务形式,提升组织带动能力。积极探索、

努力创新服务方式,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土地托管“田保姆”、土地集中“村总管”等典型模式,由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实现服务规模经营效益,推动了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禄丰市成功创建云南省第三个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具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能力的有9个,该市水稻机械化种植经验多次在全省交流推广;禄丰龙城农机农技植保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科研+推广+农户+合作社社员”的模式,从种子繁育开始到包装销售的“8个统一”运作模式,向5个地州9个县市开展跨区作业。

(四)加强体系化建设,提升服务标准水平。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行业规范。以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载体,推广使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指引》,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农户权益。狠抓项目落实。2021—2024年,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1515万元,扶持全州6个项目县开展粮油类作物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服务面积51.76万亩。依托农机购置补贴,全面提升合作社农机装备水平。2021年—2023年全州完成购机补贴资金1.67亿元,补贴机具7.89万台,农机总动力达292.26万千瓦,带动消费71336.47万元,居全省前列。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和示范推广适应我州山区丘陵地区新型农业机械。动员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和应用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的农机具。先后引进了水稻侧深施肥机、水田筑埂机、水田打浆机、激光平地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拖拉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新机具新技术。

(五)创新试点示范,发挥典型示范。选树了一批可学习、能复制、易推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样本,其中禄丰市龙城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创新建设省级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培树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2个,探索开展农业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做好培训指导。每年组织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线上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社会化服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进一步促进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2022年以来,共组织182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才。

(六)加强数字农业建设,提升智慧化水平。在农业农村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落实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以项目为依托,对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使用、项目管理和名录库建设等内容进行安排,做好服务主体名录库信息录入、资格审查和动态更新工作,建立县级服务主体名录库,逐步探索建立全州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管理机制,保证服务主体服务质量。通过鼓励服务主体加入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发布服务内容,探索开展小农户与服务主体线上对接、线下服务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我州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发展的领域、环节和组织形式,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推动有序发展。加强与发改、财政、税务、银保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创新工作方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升服务组织专业技能、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市场营销等综合能力。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产业门类、技术标准、质量评价、价格管理、诚实守信等规章制度,维护农民和服务主体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公益性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三)发展多种托管模式和拓展服务领域。结合楚雄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从农民不愿意干、干不了或干起来不划算的环节入手,逐步转变和培养农户的生产托管经营方式,使农业生产托管方式由单环节、多环节托管逐渐发展为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全程托管等模式。同时,立足彝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鼓励服务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在优先支持服务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经济作物生产托管方式,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在农业产业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覆盖面。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加强督促指导,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落实相关绩效目标任务。认真总结大姚、牟定、禄丰等县(市)规范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做法经验,引导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探索在山区、丘陵等地区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加强服务质量监控和价格监管,探索建立托管服务行业标准,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推进全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五)探索创新强化示范引领。在项目实施中及时总结宣传推介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按照可学习、能复制、易推广的要求,树立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和带动全州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们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