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 索引号:nyncj-/2024-0918007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4日 09时13分
  • 标题: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85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85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楚雄州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业区水体富营养化风险防范》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坚持政府各级部门与科研机构协作,统筹协调。坚持问题导向加力做实重点工作,精准施策。坚持政策引导促进多学科融合施策,科学治理。提升监测技术的现代化水平精确监测,延伸田间地头。”等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将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充分借鉴吸收。

一、我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

(一)我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十四五”期间,我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州目标,聚焦“1+8+2”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集中打造优质高原粳稻、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现代种业、特色水果、畜牧业、植物蛋白、中药材、食用菌、现代烟草等“十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着力打造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引领区、西南地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长江上游优势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新高地。我州高原特色农业布局是“双核、八园、十基地”,其中:双核以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楚雄市)和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元谋县)为示范引领和核心支撑,辐射带动全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八园双柏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牟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姚安现代花卉产业园、大姚核桃现代农业产业园、永仁特色水果产业园、武定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园、禄丰花卉休闲产业园;十基地是指优质高原粳稻、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特色水果、植物蛋白、中药材、食用菌、畜牧业、现代种业、现代烟草全产业链基地。截至2023年底,我州成功申报落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元谋县、姚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元谋县)、国家南繁冬夏繁制种大县(元谋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姚安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禄丰市)、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姚安县)及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禄丰市彩云镇)等一批国字号重点项目;累计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8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户、省级龙头企业163户、州级龙头企业360户、县级龙头企业281户;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542个,创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56个;全州有效获证绿色食品421个、有机产品121个,入选2023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122个;实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农业产值582.85亿元、较上年增长11.34%,全州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31:1。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和部署,以促进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以农药化肥减量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要素保障、督促指导和日常调度,全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截至2023年底,全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31%,农膜回收率达到90.16%,农药化肥连续5年实现零增长。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纳你们提出的意见,切实落实各级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加大资金投入,抓实农药化肥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切实落实季调度通报机制,有效减少高原特色农业区水体富营养化,为我州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州市统筹、县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发改、生态、水务等相关部门协调,定期会商、协同推进、督导评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二)完善政策体系。构建公共财政支持、责任主体自筹和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通过财政补助、资金融合、社会筹资等方式筹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资金。将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完善农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利用、农膜回收处理、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等与财政支持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生产生态“双赢”,有效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五江七河流域为重点,以县市为单位,加大项目包装力度,积极争取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整县推进、绿色循环种养、农膜回收试点、秸秆综合利用等中央预算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确保治理措施落地见效。

(四)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财政激励政策,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域,特别是农业绿色循环利用方面,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市场主体,积极扶持施肥施药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设运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设施,开展畜禽粪污收集利用、地膜回收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施用等服务。

(五)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环保执法队伍的协同,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融合,促进产业与环境科技问题一体化解决。加强与省农科院、云南省农业大学、楚雄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合作,研发推广适合我州实际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

(六)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电视、广播等形式,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合理处置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及时总结先进治理模式和经验,分区分类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最佳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你对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和重视我州农业农村工作,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