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23-0922015
- 公开目录:人大建议
-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2日 16时46分
- 发文字号:楚农复〔2023〕28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第82号建议的答复
杨长楷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农业科技指导培训”的建议,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一是强化“政策性”支持,研究制定出台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的通知(楚政办通〔2022〕36号)、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楚雄州加快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2个方案的通知(楚办通〔2022〕35号)、《中共楚雄州委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 中共楚雄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楚雄州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楚雄州财政局关于下达2022年州级高原特色农业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建设产业园区,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强化金融创新支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升级。2022年争取到中央和省级乡村产业发展资金6.33亿元,州级安排资金2094万元。创新推广“肉牛+保险+金融”“保险+期货”金融支持模式,乡村产业发展贷款余额分别达6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衔接资金用于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达5.24亿元、占比达63.06%。二是实行“清单化”推进,坚持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实施方案、一个项目清单,制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时限清单”,明确州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主体责任和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工作责任,构建纵向强势推进、横向协同推动、各级齐抓共管的责任链条,组建了楚雄州植物蛋白产业发展、楚雄州肉牛产业发展、楚雄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等工作专班,有力地推动了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完成。
二、强化园区示范创建,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一是引导产业向园区集群。全力打造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现代种业、特色水果、畜牧业、食用菌、植物蛋白、优质高原粳稻、中药材、烟草“十大”重点产业基地,全州创建国家冬季蔬菜外调优势区1个(元谋县)和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楚雄肉牛”“南华松茸”“永仁芒果”“大姚核桃”“双柏中药材”“禄丰花卉”),发展国家产粮大县2个(楚雄市、禄丰市)、云南省生猪调出大县1个(禄丰市)、全国100个经济林(核桃)产业示范县2个(大姚县、楚雄市)。二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以品牌创建为引领、龙头培育为牵动、“八有三档”为标准,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基地建设水平。2022年,全州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户、累计达141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排名全省地州第2位),建成标准化产业基地542个,创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56个;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园区原料基地117.5万亩,带动农户77.4万户(次),带动种植业订单面积116万亩,带动畜禽饲养190万头(只);三是引导加工向园区集中。建设集优势特色产业和加工于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区,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的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022年,全州建成绿色食品加工园区1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基地)364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81户、州级163户,从业人员3.9万人,从业人员3.5万人,园区(基地)仓储量达97.3万吨,冷藏设施库容36.3万立方米,实现园区综合产值达204亿元;全州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135.2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11: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融合产业发展,注重农业科技培训。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原则,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拓展培训领域,加快建设适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一是优化培训方式。把握当代农业农村发展脉搏,采用专题讲座、多媒体、实物及线上培训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进行集中理论培训,全面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依托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农业企业、农民田间学校,广泛开展基地实训,培养学员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充分利用农广校远程教育现已形成“农广之声”农业广播教育、“农广天地”农业电视教育、“农广在线”农业网络教育、“农广微教育”农业移动学习和“农广智云”智慧农民云五大平台,认真开展线上教学,进一步提高拓宽农民培训范围,持续开展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二是推动培训全覆盖。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加强规模化种植、集约化栽培、机械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等全产业链培训,发展壮大农村产业发展人才队伍,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性人才;围绕大学生、复转军人、农民工等返乡回乡创业人员,大力开展特色种养殖、电商营销、直播带货、农村文旅等农业农村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培训,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要求,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试验示范、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防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防灾减灾等技术服务,强化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责履行。三是培强壮大基层农机队伍。以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为导向,完善技术推广服务配套设施设备,确保专人专岗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加大力度培育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促进基层农技人员更好履责。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壮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力量,鼓励拓展服务领域,提供个性化、全流程、高质量农业科技服务。2023年将建设2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637名以上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育28个以上技术能力较强、帮扶意愿较高的农技推广社会服务化服务组织或个人作为科技示范主体。截至2023年,中央项目资金扶持我州高素质农民培育共计2227万元,全州共培育高素质农民7364人。融合农业科研、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依托农科院、县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健全大豆技术集成创新平台体系,聚焦大豆单产提升行动,落实高油高产品种筛选、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普及应用等任务。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关蓉 0878-312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