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 索引号:nyncj-/2022-09290033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9日 17时23分
  • 标题:对州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22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22号提案的答复


楚农复〔2022〕48号

对州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22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楚雄州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原特色农业园区建设”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统筹领导,坚持高位推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宗旨,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和“先创后认、边创边认、以创为主”的工作要求,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并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2年6月,全国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38个,带动各地创建了3000多个省、州(市)、县级产业园,我省的普洱市思茅区(2017年)、德宏州芒市(2018年)、红河州开远市(2019年)、昆明市寻甸县(2021年)、楚雄州元谋县(2022年)先后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原特色农业园区建设,2018年就率先出台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楚政发〔2018〕2号)和《楚雄州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各县市开展现代农业园规划建设,并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作为推动全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强力推进,州级层面成立了由州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参与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明确由州农业农村局、州财政局牵头组织开展园区创建考核审查。目前,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融合、要素聚集度高、辐射带动有力的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梯次逐步建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标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1—9月,全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驻重点企业达302户,园区综合产值合计达203.93亿元。

二、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突出规划先行,立足各县市资源禀赋,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科学合理规划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等园区功能板块,结合“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各县市组织编制完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指导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楚雄植物蛋白产业园:以绿色、有机食品研发、加工、销售为重点,加快发展以核桃精深加工为主的植物蛋白产业,打造全州绿色食品制造业发展的示范标杆。1—9月,入驻重点加工企业11户,实现综合产值24.36亿元;元谋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冬早蔬菜之乡”、种业小镇和现代种业科技园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标杆。1—9月,入驻重点企业达93户,实现综合产值38.76亿元;双柏中药材产业园:突出“一县一业”(中药材)重点产业培育,以爱尼山乡全国“一村一品”(中药材)示范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中药材20.6万亩。1—9月,引入中药材生产及加工重点企业16户,实现综合产值20.1亿元;牟定特色农产品加工园:突出发展以“牟定腐乳”为主的特色食品加工业,着力打造“天台腐乳小镇”和“庄三”绿色食品加工园区。1—9月,入驻重点企业21户,实现综合产值8.3亿元;南华野生菌产业园:依托“世界野生菌王国”品牌,加快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着力提升野生菌科研、加工、物流、餐饮服务能力建设,力争把南华县建设成为世界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全国最大的野生菌生产加工基地、云南国家野生菌交易中心。1—9月,入驻重点企业19户,实现综合产值38.23亿元;姚安高原特色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和特色花卉产业园:突出“一县一业”花卉主导产业培育,打造花牛菜果产业集群,重点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中心、绿色食品加工区、光禄特色小镇农旅融合区。1—9月,入驻重点企业20户,实现综合产值8.46亿元;大姚核桃产业园:以核桃、花椒等林果优势产业为基础,加快以核桃、野生菌、粉丝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融入核桃文化、古镇文化及乡村旅游业发展。1—9月,入驻重点企业17户,实现综合产值达36.7亿元;永仁芒果产业园:以哲林公司晚熟芒果规模化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其它特色水果种植,打造特色水果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动永定镇、莲池乡片区接二连三、连园带村、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1—9月,入驻重点企业9户,实现综合产值6.98亿元;武定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园:以武定鸡、高山蔬菜、中药材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联动智慧农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为一体化融合发展。1—9月,入驻重点企业10户,实现综合产值3.29亿元;禄丰花卉休闲产业园和生猪绿色养殖示范园:围绕打造昆明后花园和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建设恐龙山田园综合体和禄丰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带。同时,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猪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等全产业链,布局种养加综合一体化的禄丰生猪绿色养殖示范园。1—9月,入驻花卉企业30户、实现综合产值14.23亿元,引入生猪养殖及加工企业56户、实现综合产值4.52亿元。以产业园区为聚集平台和载体,加工企业为支撑,全州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968.53亿元(含烟草制品加工产值108.7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91:1。

三、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园区设施装备和科技支撑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州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累计达178.56万亩,元谋县建成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全州拥有拖拉机及配套农业机具5.2万台(套)、种植业机械40.53万台(套)、畜牧机械12.05万台(套)、农田建设机械558台(套)、农产品初加工动力及作业机械18.6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7.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3.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冷链物流、加工仓储等现代农业设施智能化转型,全州建成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12个,发展无土栽培花卉面积8900亩,累计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设施40.84万立方米,贮藏保鲜能力达200万吨左右;建成州域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公共仓)1个、城际高效配送中心1个、县域物流分拨中心10个、乡镇物流配送服务站103个、村级物流服务点549个,物流配送实现县市、乡镇全覆盖。以园区为平台,全州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533户,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64个,创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1个(楚雄市)、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1个(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2个(楚雄赵家湾生物产品加工区、禄丰县电子商务创业园)、省级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5个(元谋农业科技园区、永仁芒果产业园、姚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楚雄悦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芨生态庄园、楚雄州元谋热带水果科技园)。同时,在园区核心区建设中推动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向农业渗透,衍生出以生物育种育苗为代表的生物农业、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农业、以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为代表的数字农业等创新型农业新业态,全州已购置植保无人机38架,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2.3万亩;以1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机耕机收和代耕代收面积13.9万亩;以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完成机插秧面积8.21万亩。

四、培强“链主”企业,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坚持本土培育与招商引进相结合,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引导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或产业联盟),构建以行业农业“小巨人”为“链主”、一般中小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抱团发展、融合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目前,全州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3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123户、州级327户),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5152个、家庭农场597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2021年龙头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98.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71.41亿元、上缴税金2.05亿元、利润总额15.33亿元、从业人员4.47万人,带动农户73.43万户(次),带动种植业订单面积93万亩,带动畜禽饲养230万头(只),农户实现增收总额45亿元。在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下,全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向全产业链方向迈进。一是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围绕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粮食、蔬菜、水果、核桃、花卉、中药材、食用菌、肉牛肉羊、生猪等重点产业,按照“八有三档标准”创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56个,建好绿色食品生产“第一车间”。二是打响农业品牌。打好“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组合拳,全州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74个,2022年入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数量82个、居全省第2位和区域公用品牌数量5个、居全省第1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32个,获评云南省“10大名品”11个和“20佳创新企业”9个。三是加大示范创建。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3个(元谋县蔬菜产业、南华县野生菌产业、武定县肉鸡产业)、“一县一业”特色县创建2个(大姚县核桃产业、姚安县花卉产业),“元谋高原蔬菜”和“禄丰花卉”连续两年列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5个乡镇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6个乡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列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138个,开展州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130个。四是推进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楚雄州乡村旅游环线入选文化旅游部推荐的全国300条重点乡村旅游线路,禄丰市一平浪镇大窝村等5个行政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旅游名镇6个、省级旅游名村15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185个行政村(社区)被评定为云南省美丽村庄。1—9月,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64.3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0.4亿元、同比增加23.5%;州、县、乡、村四级电商体系基本建成,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06亿元、同比增长27.22%;全州绿色食品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370亿元,同比增长21%。

五、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和助企纾困政策,强化财政投入支持。探索建立政策支持、市场撬动、资金整合的投入机制,先后制定出台《楚雄州2021年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实施方案》《楚雄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实施方案》《楚雄州名优农产品品牌评选办法(试行)》《楚雄州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企业评选办法(试行)》《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州级财政设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补助。通过多措并举落实扶持各项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财政投入。1—9月,全州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涉农专项及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5.5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3.6亿元,省级资金1.96亿元。统筹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占财政整合涉农资金总额的54.81%。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产业立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全产业链推进、多模式发展新格局;突出科技兴园,努力把产业园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高地;突出绿色强园,加大绿色投入品应用和绿色生产方式推广力度,建设有生命力的绿色低碳园区;突出品牌富园,以特色创品牌、以标准育品牌、以营销强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突出机制活园,健全完善紧密的联农带农惠农机制,推动产业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发展。同时,强化指导服务,健全招商服务平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入园投资兴业。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你们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