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21-0916005
- 公开目录:人大建议
-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16日 15时12分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44号建议的答复
A
公开
楚农复〔2021〕25号
对州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044号建议的答复
郎晓东代表:
你提出“关于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2020年楚雄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1.12亿元,可比价增长5.8%;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成为全州第一大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9.1%。
一、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着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不动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全州新建高标准农田23.7万亩,累计建成140万亩,全州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368.3万亩,粮食总产量126.7万吨,同比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154.8万亩,同比增长4.9%,总产量266.4万吨,同比增长6.1%;水果种植面积62.7万亩,同比增长6.2%,总产量47.6万吨,同比增长11.5%;中药材种植面积11.4万亩,同比增长35.4%,总产量3.3万吨同比增长13.8%。加快9县市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实施,2020—2021年共争取到项目补助资金6408万元。目前,全州已建成冷库900多座、库容41万立方米、年处理能力达150万吨左右。二是稳步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截至2020年,全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13%,高于全省2.13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拥有各类农机机械等共计74.1万台(套),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260万千瓦。创建了2个国家级试验站、43个省级试验站、5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室。创新培育的“楚粳”系列水稻、楚雄南苜蓿、楚魔花1号(魔芋)等15个品种被省农业厅发布为农业主导品种。楚雄南苜蓿、滇撒猪配套系、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等12项技术被省农业厅发布为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三是加快推广精准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精确施肥、精细打药等智慧农业技术应用试点进展顺利,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涌现,全州购置植保无人机38架,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2.3万亩,元谋县建成11.4万亩全省最大智能节水灌溉区;建立了一批高标准钢架智能大棚、水肥一体化标准化蔬菜和花卉设施化生产基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等周年性农产品工厂化生产系统,建成集高端切花温室、水肥一体化智能设施、冷链物流设施为一体的标准化花卉生产基地9个、2384亩;积极推动社区农业(市民菜园)、众筹农业、私人定制等农业新业态发展,物联网技术、无人机、传感器、农业智能化应用不断加强。目前,全州培育了元谋思农蔬菜种业、金诚种业、诚恒农业公司、楚雄益农农业、三农种业、禾丰种业公司、姚安佳祎云菜产业科技公司、禄丰爱德脱毒苗木繁育公司、勤攀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广缘园艺场等20余户繁制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开始端标准化育苗、精耕细作,如:元谋县年实现蔬菜工厂化育苗达5亿株,促进10余万亩冬早特色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品质和效益双提升。
二、着力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0年,全州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27户、农民合作社达4615个、家庭农场2668个,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154个企业的获证产品销往国内200余个大中城市及欧美、港澳、东南亚地区,特色绿色食品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二是稳步推进“两区两园”建设。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样板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引领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形成梯次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元谋蔬菜、南华野生菌创建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大姚核桃创建为省级特色县。
三、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2021年,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年初计划实施项目总投资70154.03万元,通过结合实际进行中期调整,目前实际收到涉农资金147137.09万元,纳入整合的涉农资金122993.95万元,确保应纳入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应整尽整”。州级预算安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推进乡村振兴资金17303万元,比2020年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1573万元,增长10%。二是落实了各项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省、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2018年以来,州级财政兑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专项资金784.77万元,兑现绿色食品认证奖补资金1265万元,兑现省、州绿色食品“名品名企”奖补资金1150万元(其中:州级250万元),从工作机制、运行机制、扶持政策上为全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供了支持保障。2020年争取惠农补贴资金规模38821.38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兑付落实率100%。2021年1至8月,上级下达惠农补贴资金37634.18万元,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506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3159万元,农牧民奖励补助5850.18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556万元。三是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发展。争取2020年中央、省、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913.2万元,种植业保险覆盖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共5个品种,完成承保面积131.83万亩,受益投保农户38.64万户;养殖业保险覆盖育肥猪、能繁母猪、奶牛共3个品种,完成承保97.83万头,受益投保农户13.56万户。组织完成2021—2023年楚雄州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农产品保险承保服务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工作,全面启动了全州10县市新一轮保险政策实施工作,截至2021年5月底,完成养殖业承保51.9万头,保费收入1822万元,完成保险理赔支出515万元。加强政企合作,审核下达州级财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资金343.87万元,涉及2020年由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的191户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贷款金额合计28516万元。
四、完善营销支持政策,强化市场开拓。一是扎实推进电商端。健全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全州建成州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8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03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424个,有电商企业590户、个体电商1995户,各类电商销售平台2585个,电商网络销售额达20.58亿元。建立楚雄州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创新基地,彝州优选商城州级展示展销中心展销115家企业1019个产品。建立“云品荟”直供店,74家企业400多个产品入驻“一部手机云品荟”直供电商平台。组织10大名品企业参加2021中国品牌日楚雄系列特色活动,37个产品参加“中国—南亚博览会”云上展厅。元谋县依托现代种业科技园区,建立全县农业大数据中心,以纳入追溯体系的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建成蔬菜物联网示范基地3个、水果物联网示范基地8个;姚安县整合投入沪滇协作资金2500万元,建成占地38亩的水果筛选、加工、包装、冷藏、交易中心1个,配套建设冷藏库11个1.7万立方米、智能化选果生产线1条及水果糖分、酸度红外线检测设备,统一注册了姚安石榴地理标志商标,引进云上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2020年实现物联网线上、线下销售石榴82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5740万元;双柏县在马龙河建立占地400多亩的高端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并与“盒马鲜生”建立了直销合作关系。二是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深化沪滇合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给基地建设,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销会、交易会、推介会,鼓励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企业在省内外建立营销中心(专卖店)和网络直营店,推动“楚品出滇”。2020年,全州共组织578户(次)农业企业、合作社参加国内各类展会28场次,实现现场销售额1027万元,签订正式合同金额37821.02万元。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5个,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展示平台企业1家。全州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州商品出口总额的90%以上。三是推进品牌引领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补助力度,将分散农产品品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多元化农业品牌发展格局。“滇韵楚彝”电商区域公共用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纳苏”“彝家公社”等品牌跻身彝绣市场前列,双柏“云森谷”和“森态双柏”、大姚“塔韵蜻蛉”、元谋“北有寿光、南有元谋”、武定“彝美武定”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禄丰云花”、“大姚核桃”被云南省命名为公用品牌,姚安县、永仁县的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全面启动。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州累计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768个,其中:有机食品76个、绿色食品536个(目前数量居全省第一位)、无公害农产品16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禄丰云花”、“大姚核桃”被命名为云南省公用品牌;累计获评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9个和绿色食品加工业“20佳创新企业”5个,创建省、州、县三级“绿色食品牌”产业示范基地543个。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五、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涉农财政资金投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保持农业产业发展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一是坚持财政投入优先。2018年农林水支出379,696万元,其中:双柏县38,362万元;2019年农林水支出420,676万元,其中:双柏县22,873万元;2020年农林水支出490,728万元,其中:双柏县19,574万元。二是产业优先,带动农民增收。根据中央和省级财政和扶贫部门的指导意见,整合的资金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切实提高产业投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为载体,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示范带动强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开展经营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下一步,州农业农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楚雄现场办公会精神,持续加大投入,实施“一二三”行动和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培强“一县一业”,推动县市打造“两端三化”示范样板,构建从“种子—生产—加工—销售(电商)—餐桌”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加快实现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集中打造一批高端农产品基地,全域提高基地化水平,全面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你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1年9月16日
联系人及电话:和丽秋 0878—3122559
抄送:州人大选联工委,州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