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20-111300125
- 公开目录:人大建议
-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3日 00时00分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76号建议的答复
A
公开
楚农复〔2020〕32号
对州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76号建议的答复
徐承文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农业科技推广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基础,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保障。目前,我州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州州县乡三级共设有254个机构,其中机关11个,事业243个;全州共有编制3193人,实有3245人(其中:管理人员编制172人,实有323人;专业技术人员编制3021人、实有2922人)。按学历划分:有研究生55人、本科1382人、专科1362人、中专359人、高中及以下87人。按职称结构划分:副高级以上646人、占22.11%;中级954人、占32.65%;初级808人、占27.65%,其它11人、占0.004%。按年龄划分:35岁以下585人、占19.72%,36-40岁421人、占14.41%,41-45岁680人、占23.27%,46-50岁616人,占21.08%、50岁以上943人,占32.27%。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科技人员存在缺编空岗、人员力量不足、专技人员在编不在职、在职不履职的现象突出,把十分有限的科技人员抽调到政府开展工作,导致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运用人力不足,阻碍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县乡两级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各级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工作,但作为县乡两级财政除了保农技人员人头工资外,在农业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上几乎没有资金投入,只有靠省州项目的资金支持,个别县不是认真整合项目资金,而是对上级下达的项目资金截留使用,压缩项目资金,让想干事、能干事的科技人员无法施展,也导致了科技人员无用武之地。
三是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慢,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受诸多因素制约,农技人员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甚少,而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更少,难于了解掌握业内新技术、新动态,得不到切实、有效、及时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特别是近年来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的拓展和服务项目的增加,农技人员转专业培训更是迫在眉睫。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许多农技人员知识储备不够,技术更新不快,知识结构单一,部分农技推广人员信息不灵、素质难以提高,推广手段落后,无法及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现代化、市场化、产业化、外向型农业所需的配套服务。
四是认识不统一,条块分割现象突出。基层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认识不足,加上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制约,推广工作在业务上受上一级机构的指导,行政上又属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多方参与及地方行政领导的行政干预,致使整个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都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视为下属部门,致使上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失去了有效的技术指导管理,新技术缺失,形成了条块分割。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长期被乡镇政府安排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几乎失去了本职工作,即便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安排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也是应付了事,落不到实处。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从外部讲,要积极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是高度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稳定农技人员队伍。基层农技人才队伍担负着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方针政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产业化指导等具体工作的素质,是防控动植物疫病、保障农产品质量、实施乡村战略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生力量。建议各县市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认真清理和整顿在编不在职、在职不履职及非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农业技术推广等问题,对编制不足的应科学合理调整,积极想办法解决缺编空岗问题,稳定农技人员队伍。在人才引进上,县乡两级还是要充分考虑年龄结构和专业性问题,防止出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老龄化、非专业化问题。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对符合干部培养条件的,要加大培养力度,该提拔使用的还是要提拔使用,打破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干部提拔使用范围,激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干事的积极性和热情。二是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是为农业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投入是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各级财政应把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保障正常的事业费开支,有计划的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将有限的资金定期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
从内部讲,一是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结合国家产业投资导向,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整合项目资金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涉农企业等参与,开辟新的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杠杆效应作用。二是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因此,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农民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项目,避免盲目和重复培训。要以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的,邀请一些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或生产指导,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派技术人员到专业院校、科研单位或生产企业跟班学习,也可以邀请专家授课或现场指导。通过广泛的、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出一支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基层农技队伍。三是努力提升科技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要大力实施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加强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为民服务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在农业科技新知识的更替上,有计划地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更新培训,有条件的要支持技术人员轮流脱产进修或顶岗锻炼,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要创新服务方式及机制。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科技部门可带项目资金、技术深入企业开展合作,在学中干、干中学;要创新服务机制,由原来单一的政府专业性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为由政府专业性农技推广体系与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搞好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调整农技推广工作服务农业产业开发、营销、加工等领域,真正实现从单纯的产中服务转为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优质服务。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恳请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16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