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18-07200018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0日 00时00分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59号提案的答复
A
楚农复〔2018〕33号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59号提案的
答 复
民建楚雄州委:
你们提出关于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主要问题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情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我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早期就提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论断,2012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省、州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把培育和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摆上了“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随着形势发展,2017年5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2月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一系列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我州加快培育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种养专业大户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元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7年,新增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户,当年认定数量居全省第一(全省共认定124户),认定州级龙头企业41户,全州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38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77户、数量居全省第4位,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45户,5亿元以上的2户,10亿元以上的1户。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产值227.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4.34亿元,增长11.66%,利润总额14.15亿元,增长2.1%,上缴税金2.63亿元,增长11.2%,带动农户96.27万户(次),带动种植业订单面积60万亩,带动畜禽饲养99万头(只),农户实现增收总额29.82亿元,增长8.2%,按照全州2017年乡村人口户数49.77万户计算,带动户均增收5991.5元;累计发展家庭农场403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139个,其中:农民合作社3147个,带动农户17万户;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分别为3316户、15600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00人。同时,支持创建了一批以技术服务、标准化育苗(育秧)、农资一体化供应、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全程作业等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推动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2017年以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系列文件精神,积极推动解决农业“小巨人”等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共性问题。一是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成立了州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设立楚雄办事处,组建了云南农垦楚雄农投公司,组织召开了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政银企座谈会;二是开展以贷款需求为重点的各类专项调查。组织开展辖区内的国家和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和评估分析,开展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需求情况调查、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人才资源调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设施建设需求调查等专项调查,据调查统计,全州300多户农业龙头企业2018年,贷款需求总额约27亿元。三是制定政策,推动落实。于2017年11月制定出台了《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试行)》(楚政通〔2017〕92号),建立农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2000万元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实行补贴政策。加强融资担保政策宣传,先后指导召开了8县(市)高原特色现代融资担保贷款座谈会,共计210多户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参加会议。2017年至2018年5月,协调担保公司为我州3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2.14亿元,兑付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担保补助资金398.34万元。与此同时,与州发改委联合发文落实农业龙头企业电价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争取各级扶持。据统计,2017年全州重点龙头企业共获得各级财政扶持资金总额达10009.58万元。
三、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土地规模流转
2017年以来,州人民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楚雄州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动方案》(楚政办通〔2017〕52号)、《楚雄州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楚政通〔2017〕97号)、《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楚政发〔2018〕2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动全州土地规模流转、产业扶贫和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等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我州于2016年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全州国土二调面积达548.27万亩、承包耕地合同面积204.71万亩,到2018年3月底,已全面完成外业测绘作业面积达520.29万亩,占二调面积的94.90%。当前工作主要是推进第二阶段的权属确认,截至6月15日,已完成权属确认面积406.33万亩,占二调面积74.11%。按照工作时序要求,全州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权属确认,于8月底前完成颁证工作。在土地确权登记和适度规模流转等有关政策推动下,截至2018年3月底,全州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32.12万亩(其中:出租28.75万亩,转让0.37万亩、互换1.25万亩、股份合作0.58万亩、其他1.17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15.81%;林地流转面积88.13万亩,四荒地流转面积3.6万亩。在全州脱贫攻坚及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日益紧密,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机制,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房屋财产、劳动力、闲散资金入股到合作社,贫困户参与经营,获取酬金、租金、股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合作、股份合作、资金互助等方式,聚集贫困地区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等。截至2017年底,全州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8万户(个),综合带动农户约37万户,占全州乡村人口总户数的74.3%;全州脱贫攻坚计划3.53万户、13.41万人通过产业扶贫来带动增收脱贫,全州有5032户(个)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达3.2万户、12.16万人,覆盖率达90.7%。
四、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服务
2017年,统筹资源和力量,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培训。一是以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企业生产车间为主课堂,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含青年农场主)1600人;二是依托中央预算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项目,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制定了全州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分17期16个专业,组织了897名县、乡农技人员,参加了省农业厅举办的5天脱产集中培训,提升农技人员综合能力。三是组织龙头企业负责人100人(次)参加全省农业企业经营人员培训;四是加强农业科普宣传活动。以参加州级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土地流转、农资实用知识、农业转基因知识、农民外出务工知识等的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全年发放各类图书7900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7万份。五是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强化农村科技培训。州、县(市)农业部门针对170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开展了共681期40811人(次)的农业科技培训。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认真采纳民建楚雄州委及各位委员提出好建议、好办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的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创名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为主线,强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做大做强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中药材、花卉、食用菌“八大”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彝 乡“绿色食品牌”。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们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
楚雄州农业局
2018年6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