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 索引号:nyncj-/2018-07200017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0日 00时00分
  • 标题: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9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9号提案的答复

A

 

 

 

 

 

 

楚农复〔201813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09号提案的

      

 

元谋县政协委员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三农服务能力,建立科技服务平台长效机制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一)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管理。我州出台了《中共楚雄州委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楚发〔201110号),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了农技推广五项制度责任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人员聘用制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已建立起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为主导,农业科研单位、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模式。到2017年末,全州共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344个,其中:技术推广机构240个;实有专业技术人员2474人。其中:研究生34人、本科1006人;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494人、中级1034人;40岁以下920人。

(二)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依托中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0-2012年,楚雄州10县市103个乡镇新建、改扩建了乡镇农技推广中心,新建、改扩建业务用房19972.62平方米,购置检测等仪器设备3814台套。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区分了服务大厅、培训教室、检验检测室、办公室四大功能区,购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极大地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硬件条件,调动了广大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做好农技示范推广服务。依托中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2017年全州建设示范基地21个,县乡2175名农技人员全员上岗,示范了8个优势产业,遴选推介农业主推技术108项次,培育科技示范主体7125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约7万户。在各级财政支持下,全州完成大春作物省、州高产创建57片、示范面积61.19万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5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29.95万亩;大春粮食作物间套种71.65万亩,地膜覆盖62.93万亩;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334.34万亩;举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展示区21个,面积达53.62万亩。完成猪杂交改良492338胎,肉牛杂交改良76520胎,冻精改良74566胎,努比亚种羊供种4700只,在双柏县3个乡镇151户农户中组建了滇中牛核心群223头实施滇中牛保种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州共成立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127个,从业人员918人,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31个。全州已购买植保无人机7架,近年在主要农作物上实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1700.55万亩次,占总防治面积的22.9%;共有农机合作社45个,入会社员2998户。拥有大型拖拉机458台,联合收割机133台,插秧机167台。2017年作业服务面积约54万亩,服务8.5万农户。

(四)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素质2013-2017年,中央下达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资金4270万元,其中:用于素质提升约780万元,参加5天州外脱产培训约4732人次,参加农广校远程教育约1.5万人次。州县农业部门每年选派科技人员到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提升。省州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养殖技术等业务培训600余场次,参训农技人员达5000多人次。

二、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

为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将科技、信息、管理、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业农村一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精准扶贫,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6]128号),从2017年起,每年由基层逐级推荐,省科技厅认定,选派近200人次科技精兵服务三农,服务生产经营主体。

三、推进农业防灾减灾

一是建立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印发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审核、重大突发事件气象应急响应处置及服务工作规范。开发了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业服务平台和楚雄气象APP,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实现了在60分钟内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到受灾行政村,2小时内将面向新型农业主体直通服务的产品传到重点服务对象手中的绿色通道。二是加强病虫害预警监测。全州建立了46个病虫草鼠害监测点,实行日报、周报制度,及时发布病虫预报。近年共发布《植保简报》618期、73098份;通过三农通发送病虫草害防控手机短信198条;在媒体发布信息156条次;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病虫防控的知晓面和指导能力。三是建立了农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农业灾害发生情况,加强旱灾、洪涝灾害、低温冷害等灾后农田管理措施的宣传和推广。三是州政府制订下发了州级自然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粮食应急预案,农业、地震、土地等部门每年开展灾害演练,为灾后应急、减少损失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发展农业保险我州制定下发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三农保险发展的实施意见》(楚政办发201113号),建立了州县乡三级组织领导机构,有32011年被列入国家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试点,2012年在10县市全面推开。《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挥保险功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523号)明确了围绕畜牧、果蔬、茶叶、薯类、生物制药、花卉、木本油料、林产业、辣椒等开展地方农业保险试点。2017年,我州种植业、养殖业保险总保费为3436.82万元。完成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为142.8万亩(水稻41.9万亩、玉米89.6万亩、油菜11.3),完成省下达计划面积140.95万亩的101.3%;养殖业保险承保头数为15.21万头(含奶牛和能繁母猪),计划投保数量为27.36万头,承保完成率为55.59%2017年底又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农业抵抗风险能力逐年增强。

各位委员,全州各级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为促进我州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局

                         2018628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