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 索引号:nyncj-/2018-072000128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0日 00时00分
  • 标题: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68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68号提案的答复

A

 

 

 

 

 

 

楚农复〔201811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68号提案的

      

 

民建楚雄州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州产业扶贫工作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州产业扶贫推进情况:

根据《楚雄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贯彻落实< 楚雄州五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州级部门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楚贫组发〔20163号)的文件精神,明确产业扶贫工作由我局牵头,实现县有骨干产业、乡镇有主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协同单位为州财政局、州发改委、州民宗委、州科技局、州委农办、州扶贫办、州旅发委等十九家单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州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积极探索六抓六做产业扶贫新机制,立足特色抓基地,开拓市场强龙头,扶贫到户促增收。楚雄州经动态管理识别,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万户19.3万人,其中:有产业发展条件的3.5万户贫困户13.41万贫困人口,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占比69.5%2017年,通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12万户4.0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0%2018年,全州计划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54万户贫困户和5.86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我州的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产业带动不足。

(二)龙头企业带动不足。

(三)产业扶贫规划引领不足

(四)县市资金整合投入偏低。

二、关于依托省内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我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的意见

全州始终将技能培训促脱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技能培训促脱贫,实现从过去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为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增收打下技术技能基础。每年开展3—5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组织到贫困农户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拓展视野及拓宽思路;由各县(市)农业广播学校、培训机构等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劳动生产技能水平。

2017年度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22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03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265人,生产经营型101人,专业技能型153人。

三、关于每个贫困村重点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走一条绿色生态的新型现代农业群众脱贫致富之路意见

各县市以规划为引领,聚集项目和资金,着力推进特色养殖、优质粮食、绿色蔬菜、经济林果、食用菌、烟草、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建设

1.特色养殖产业。围绕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123亿元、增长8%目标,该产业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525户,为贫困户提供销售收入3.4亿元。2.优质粮食产业。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完成投资7600万元;巩固提升3.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投资333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粮食面积12.3万亩,产量3.42万吨,人均有粮172.4千克。3.绿色蔬菜产业。完成冬春蔬菜种植面积83.6万亩,产量108万吨,产值28.08亿元,同比增长3.2%,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409户种植绿色蔬菜6.43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4.经济林果产业。以青枣、草莓为主的3.33万亩冬季水果完成上市,产量12.76万吨,产值0.65亿元,经济林果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的致富银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049户种植经济林果50.06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235.52万元。5.食用菌产业。带动14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食用菌778.5亩,产量66.6吨,实现销售收入567.45万元。6.烟草产业。落实种烟乡镇92个,村委会759个,村民小组6010个同,预签合同户数78475户,户均规模7.7亩,预计烟农实现收入25.19亿元。7.乡村旅游产业。建立旅游扶贫示范村5个,精品农庄3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0.3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7.99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8000余人。8.光伏扶贫产业。建设光伏发电面积1822.66平方米,发电量39050度,实现收入13117.99万元。

四、关于壮大集体经济基础发挥脱贫主体作用的意见

全州按照精准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快见效、见长效。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贫困农户之间联合、互助的主体作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与市场有效地组织起来,壮大规模、规范管理,完善分配机制,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

引导合作社从传统马铃薯、蔬菜、经济林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类型,向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深加工、种养结合、林下经济、劳务经济、农机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文化娱乐、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类型扩展,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各产业及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个环节。

五、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产业扶贫项目的意见

我州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产业扶贫,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为生产加工和市场经营的主体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依托自身市场优势,联结贫困农户与市场,指导合作社和农户进行生产。到2017年底,全州共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8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77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139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147个;创建家庭农场403个,培育种植大户3316户、养殖大户15600户。到目前为止,全州共有365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2万户12.16万贫困人口发展扶贫产业,主体带动覆盖率达到90.7%,贫困户增收9336万元,户均增收2917元。

如双柏县引进重庆一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广青花椒种植4万余亩,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1650户贫困户种植青花椒2万亩以上。如大姚金沙林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分红、联养合作等生猪养殖模式,带动1589户养殖仔猪4978头,实现产值1209.6万元,户均增收3883,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群众三方共赢。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委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局

                         2018628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