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18-072000127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0日 00时00分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98号提案的答复
B
楚农复〔2018〕12号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98号提案的
答 复
农工党楚雄州委:
你们提出的以健康、放心产品为目标,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名牌产品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楚雄州农业局对农业品牌建设十分重视,《楚雄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是主攻方向,推进绿色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建设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经过努力,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农业品牌建设成效
(一)着力做大绿色食品产业,打牢农业品牌建设基础。
一是挖特色。充分挖掘生态、优质、健康三大特色,着力打造“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形成了“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四季飘香和山地牧业、中药材、花卉等产业竞相蓬勃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建基地。2017年生猪、肉牛年出栏分别达380万头、38万头,发展蔬菜130万亩、水果50万亩、核桃578万亩、中药材20万亩、花卉园艺5.8万亩,林下保育促繁野生菌150万亩、栽培人工菌450万平方米。并通过新主体带动土地规模流转,建设一批特色种养基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为农业品牌建设奠定优质原料基础。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药、化肥“负增长”,建立覆盖主要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追溯体系。楚雄州把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品牌创建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管和农产品质量预警监测,农产品质量按国家标准判定综合合格率近年均保持在98%以上。围绕“云南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的推广应用,在规模种养基地全面推行生产、养殖记录档案制度的基础上,指导生产主体录入追溯信息。目前,追溯平台上线农产品生产企业45家、占州级以上龙头企业305家的14.75%,生产基地56个,可追溯农产品140个,52个农产品生成可溯源码,实现了手机、电脑同时查询追溯信息。
(三)抓标准化生产,夯实品牌发展基础。
品牌的核心是质量,质量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生产。近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品牌农业发展打牢质量基础。截至2017年底,全州累计有182户企业的399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3个,绿色食品224个,有机食品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累计认定农产品原料种植基地面积55447公顷、产品产量596300吨、产值29.02亿元。全州39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全部实现认证标识可追溯。
(四)着力培强品牌经营主体
2017年全州现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38户,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227.32亿元,云南摩尔农庄建成了西部最大、全国领先的核桃乳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州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00户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0户,5亿元以上的5户,10亿元以上的2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20亿元以上。
2017年全州引进实施农业招商引资项目586个,到位资金突破300亿元,达到311.2亿元,比去年增长45.3%,江西正邦集团、四川华西希望集团国内知名企业分支机构落户楚雄。
通过以上措施,截至2017年底,全州有1个农产品(大姚核桃)注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5个,生态原产地保护农产品6个(其中2017年新增4个),64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8个农产品获得“云南名牌”称号、43个农产品获“云南名牌农产品”,49个农产品获楚雄州知名商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和部门对品牌建设意义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目前,抓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有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品牌创建渠道、程序各不相同,品牌建设合力尚未形成。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弱。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和关键,我州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有一定数量,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仍然较低,大部分农产品还是以鲜销为主,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偏低。
(三)农产品缺乏公共品牌,牌子多、乱、杂。我州农产品公共品牌尚未真正建立,一些优势农品有多家企业、多个牌子同时在做,产品规模小,市场分散,没有形成品牌培育的合力。
(四)支持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薄弱。一是财政投入不足,没有专项资金对此项工作进行引导;二是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原料缺乏统一、优质、标准化原料基地,农产品规模、品质有待提高;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人员、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检测覆盖面仍然较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需加大建设力度;四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相对薄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稳固,制约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进而制约了农产品品牌建设。
三、加大我州农业品牌建设力度的措施
(一)力争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推动农业品牌建设。继续争取设立农产品品牌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企业创建农业品牌,并建立相应的建立考核奖励机制。
(二)强化品牌农业支撑能力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到2020年,全州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00户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0户,5亿元以上的5户,10亿元以上的2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20亿元以上。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的层次、规模和品质,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三是加强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起覆盖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农利益联结新机制,为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及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原料支撑。
四是高起点谋划产业,着力推进元谋冬早蔬菜及热带水果产业园、永仁哲林芒果产业园、禄丰花卉休闲产业园等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升级,尽快建成一批稳定、优质、标准统一的农产品原料基地。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全州以打造一流的“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冬早蔬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高原红球藻最适养殖区”为抓手,突出生态、健康主题,着力打造彝 乡知名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州累计完成“三品一标”质量认证650个以上,其中:有机食品40个以上,绿色食品400个以上,有机、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年均分别增长10%、15%以上;“云南名牌农产品”达65个以上。
(四)推进农产品市场开拓工作
在成功组织我州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加第5届南博会等展会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市场经营主体参加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举办和各种展会和推介会,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彝 州品牌知晓率。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局
2018年6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