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18-072000121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0日 00时00分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34号提案的答复
B
楚农复〔2018〕28号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34号提案的
答 复
姚安县政协委员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创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国有机产业发展已有二十多年时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先后制订、发布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建立了我国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目前,经国家认监委批准从事有机产品认证的机构有25家,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近7000张,获认证企业5000多家,有机生产面积达230多万公顷。虽然我国有机产业在相关部门和政策的支持下已得到快速发展,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导、解决。因此,2011年,国家认监委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县、市)”创建活动,以树立有机产品认证典型,推广有机产业发展经验,促进我国有机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楚雄州立体气候突出,物种资源丰富多样别具特色,土壤、气候、光热条件配合良好,是典型的绿色农业州。绿色、有机、安全是市场对农产品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发展有机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州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在农产品品牌创建、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全州共完成“三品一标”认证59个,涉及17家企业,其中绿色食品57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按照质量强州奖补政策,争取到州级奖补资金305万元,已于3月份全部下拨到各县市兑现给认证企业和组织。到2007年底,全州累计有181家企业396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质量认证,楚雄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量排名全省第三。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3个、绿色食品221个、有机食品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武定鸡、白竹山、楚雄撒坝猪)。累计认定农产品原料种植基地面积83.17万亩、产量59.63万吨、产值29.02亿元,无公害鸡年出栏0.8万只、产量0.0016万吨、产值0.0096亿元;地理标志农产品武定鸡年出栏253万羽,产值2亿元,白竹山茶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0.05万吨,产值0.25亿元,楚雄撒坝猪养殖规模50万头、产量3万吨。
2018年,省州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总体要求,我州将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为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组合供应链,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和品牌建设,增加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有机农业,不断挖掘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力塑造“绿色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革命”,扩大我州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
(一)狠抓标准化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对生产中急需紧缺标准,优先立项,优先研发,实现产业标准与目标市场的全方位对接。加强标准集成转化,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本行业、本区域生产操作规程。加强标准推广和使用指导,大力宣传培训农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督促生产者严格落实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加快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在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菜篮子”大县、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率先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一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集中力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按照省农业厅统一部署,集中开展农药、兽药、“瘦肉精”、生猪屠宰、“三鱼两药”专项整治,力争用3-5年时间解决突出问题,消除重大风险隐患。二是扎实开展农资打假。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配合,严格农资生产经营监管。制定农资打假实施方案,围绕春耕、三夏、秋冬种等重点农时,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夏季百日行动和秋季农资打假行动。狠抓大要案查办,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凡达到司法移交标准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强化日常督导巡查。发挥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职能作用,加大日常检查巡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加强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及相关防腐保鲜添加剂监管,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及时消除问题隐患。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开展经常性的生产规范性督导巡查,切实落实禁限用规定和休药间隔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四是全面加强监督抽查。做好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风险监测的相互衔接,围绕风险监测发现问题,跟进开展针对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抽查,全州实施农药质量抽检和重点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强检打联动,发现农(兽)残超标的不合格样品,立即启动行政执法程序。
(三)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配合好省级开展的检测抽样工作的同时,开展州级定量监测(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农残定性速测,及时对国家、省、州例行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督查整改。
(四)加快检测体系能力提升。继续实施检测能力提升工程,采取岗位集训、到省州跟班培训、邀请老师到站指导等方式,提高检测人员理论和实作业务水平。
(五)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积极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创建主体,尽快实现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依法履行、监管体系健全、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监测工作扎实有效、监督执法到位、制度机制基本完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等工作要求争取创建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六)加大追溯信息平台推广应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扩大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以下简称追溯平台)运用上线数量及运用水平。及时公布检测不合格样品溯源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案件信息,建立农资领域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曝光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失信企业。率先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平台,实现省级龙头企业、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的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全部上线运行,大力推动“三品一标”主体上线运行。
(七)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含金量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为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组合供应链,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和品牌建设,增加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有机农业,不断挖掘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力塑造“绿色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革命”,扩大我州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八)完善创新工作制度和机制。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逐步健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基本制度机制。农业、食药监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探索建立以产地来源和检测合格证为标识证明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农资领域严重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措施。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局
2018年6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