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18-072000114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0日 00时00分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71号提案的答复
A
楚农复〔2018〕20号
对州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71号提案的
答 复
丁义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产业脱贫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州产业扶贫推进情况
全州经动态管理识别,尚未脱贫的5.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9.3万贫困人口中,有3.5万户贫困户13.41万人需通过产业扶贫脱贫,占比达到69.5%;2017年,通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1万户4.2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到2017年底,全州未脱贫的3.5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2.58万贫困人口中,还有2.42万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12万贫困人口,需要通过发展扶贫产业脱贫;今年,计划双柏、南华、大姚、永仁四县脱贫出列,有1.54万户贫困户5.86万贫困人口需通过产业扶贫脱贫,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4万人次,任务繁重而艰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州委、州政府决定由我局牵头,州财政局、州发改委、州民宗委、州科技局、州委农办、州扶贫办、州旅发委等十九家单位配合,以10县市党委、政府为主体,共同推进全州产业扶贫工作。近年来,特别是去年9月全省产业扶贫工作会议以来,全州农业系统认真履行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与有关单位协调配合,牵头推进产业扶贫全面开展。按照“稳粮、强畜、促特、兴果、融合”的工作思路,在挖掘一产特色、二产加工增值、三产融合发展三个方面着力,以规划为引领,以培育产业为核心,以龙头为载体,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筹集各方资金,拓宽增收途径,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策支撑。为了从政策层面推进产业扶贫提供支撑,2017年6月,州局等九部门印发了《楚雄州“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2017年12月1日,州人民政府印发了《楚雄州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随后,又相继制定出台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和做好产业扶贫成效考核的通知》、《楚雄州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楚雄州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中共楚雄州农业局党组关于印发督导推进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产业扶贫的目标任务、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同时,指导各县市进一步修改完善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做到层层分解落实年度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建立产业扶贫政策体系。从全省16个州市来看,我们州的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也是出台比较早的,甚至比省里面的产业扶贫指导意见出台早1个月。
(二)责任落实。早在2017年2月,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的3号文件《楚雄州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把产业扶贫牵头单位定为州农业局,责任单位为10县市党委、政府和17家州级部门;《楚雄州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中,又把29条目标任务分别分解落实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办公室10号文件《关于下达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和做好产业扶贫成效考核的通知》,正式成立州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同时制定出台了产业扶贫考核制度,细化了考核目的、考核原则、考核对象、考核指标、考核方式和结果应用。同时要求各县市也要相应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建立产业扶贫考核制度。做到层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扶贫考核体系。
(三)主要做法
1.选准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原则,推进贫困地区优质粮食、绿色蔬菜、特色畜禽、经济林果、烟草产业、食用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1-5月,优质粮食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粮食面积12.3万亩,产量3.42万吨,人均有粮172.4千克。特色养殖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9万户,为贫困户提供销售收入3.4亿元。绿色蔬菜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2万户种植绿色蔬菜6.43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经济林果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25万户种植经济林果50.06万亩,实现销售收入2076万元。食用菌产业带动34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食用菌933.5亩,产量79吨,实现销售收入1039万元。烟草产业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1.35万户种植烤烟8.69万亩,烟叶总合同量达120.61万担,预计烟叶产值达3.39亿元,预计户均收入达2.52万元,烤烟保险费减免86.89万元。乡村旅游产业建立旅游扶贫示范村5个,精品农庄3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实现旅游收入3.36亿元。电商产业培育孵化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66户,网上销售额3亿元以上。
2.搭建平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州级3个、县级7个,推动园区承载基地、基地发展产业、产业带动农户,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3.主体带动。全州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8万户,其中: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8户(国家级1户、省级77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13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147户),家庭农场403户,种植大户3316户、养殖大户15600户。到目前为止,全州共有503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户18.25万贫困人口发展扶贫产业,主体带动覆盖率达到94.6%。
4.做响品牌。全方位传播元谋“中国冬早蔬菜之乡”、大姚“中国核桃之乡”、南华“野生菌王国”、“牟定腐乳”等品牌名片,着力打造一批产品品质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产品品牌。全州累计有170户企业的357个农产品通过国家“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6个,绿色食品 180个,有机食品 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有6个农产品获得“云南名牌”称号、38个农产品获“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47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5.资金支持。按照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要求,科学规划产业扶贫项目。2017年,全州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今年1-5月,全州共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3.43亿元,其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38亿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2.05亿元;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7.6亿元,带动贫困户41410户14.49万人。与此同时,协调担保公司为3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约1.6亿元,兑付担保补助资金299.34万元。
当然,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我州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推进不平衡;特色产业和主体带动不足;县市资金整合投入偏低等,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步工作
今后,我局将认真采纳您提出的关于建立网络扶贫产业服务信息平台、重视基层的建议和信息、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加强片区基层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明确目标,坚定信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围绕《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和做好产业扶贫成效考核的通知》(楚政办通〔2018〕10号)赋予的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二)精准施策,注重实效。一是进一步抓好“两个精准”,即:精准产业扶贫对象。严格按照“五个一批”标准要求实现产业扶贫对象精准,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和未脱贫的贫困户重新进行一次排查,认真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保证产业扶贫对象一定是有发展意愿、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要把社会保障兜底、生态扶贫、全家外出打工的对象,也纳入产业扶贫工作范围;精准发展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原则,指导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重点,精准选择发展产业,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二是进一步推进“两个全覆盖”,即:产业带动全覆盖。引导贫困户在主体的带动下大力发展产业项目,确保每户产业扶贫对象有1项以上产业发展增收项目,且所发展产业项目收入持续、稳定、长效的达到脱贫标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指导各县市为乡村搭建产业发展和主体带动平台,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村有效对接,在贫困地区加快培育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发展,确保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户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资金(资产)入股、分红、订单、土地流转打工就业等形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稳定、长效增收。
(三)宣传政策,合力推动。采取举办培训班、入户宣讲、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通过宣传,使各级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贫困户了解、掌握产业扶贫政策,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大贫困户和社会各界投身产业扶贫的积极性,以政策推动产业扶贫发展。州财政局要把州级承担的20%产业扶贫资金列入当年新增预算。州财政局、州农业局要督促各县市抓紧上报上半年产业扶贫项目,按程序审核后下拨兑现扶持资金。下半年的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在年底前下拨兑现。年度产业扶持资金分两批兑现完毕,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
(四)加强整改,保证质量。按照长期整改的原则,坚持整改标准,明确整改内容,强化整改措施,细化整改责任,不断地解决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促使产业扶贫在发展中整改,在整改中发展。
(五)认真履职,压实责任。以开展“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为契机,大力弘扬求实求效之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要坚决防止和杜绝调查研究不深不透,指导工作脱离实际,遇到问题不解决,工作落实走形式,不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考核监督不严,资金、项目监管不力等问题。要围绕产业扶贫目标任务,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确保工作任务真正贯彻落实。
(六)挖掘典型,大力推广。认真调研、总结一批供全州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供全州学习、借鉴。各县市、各乡镇要打造一批产业扶贫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产业扶贫整体推进。
(七)严格考核,严肃通报。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定点挂包县市产业扶贫工作制度,对挂包县市产业扶贫工作开展督导,督导工作实行两月一督导,一县一通报。州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督促检查,按照《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和做好产业扶贫成效考核的通知》(楚政办通〔2018〕10号)下达各县市、各部门的产业扶贫目标任务考核工作进展情况,对产业扶贫工作敷衍了事、整改落实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县市、部门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局
2018年6月28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