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20-12030021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0-12-03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解读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纲要》的主要特点
《纲要》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根本,紧紧围绕政治引领、时代特征、思想含量和价值导向,做到“三个贯穿始终”。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贯穿始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系列讲话、指示、批示等,充分体现到《纲要》制定之中。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贯穿始终。《纲要》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新内容、新形式、新载体和新思路谋划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努力使《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是“聚民心、育新人”的使命任务贯穿始终。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从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出发,作出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努力使《纲要》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纲要》的主要框架
《纲要》共有六个部分、34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包括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内容,第二板块包括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群体对象、载体手段和氛围营造,第三板块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保障。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纲要》紧扣时代主题,提出八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展现新气象、激发新作为,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二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导人们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五是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凝聚起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大力量。
六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七是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八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五、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五项举措
一是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功能。
二是注重运用仪式礼仪,认真贯彻执行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
三是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
四是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大力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五是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游览观光之中,引导人们领略壮美河山,投身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