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21-03090014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1-03-09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切实抓好2021年粮食生产的通知
各县市农业农村局,局属有关单位: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和“十四五”开局的交汇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稳定粮食生产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切实抓好2021年粮食生产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全州粮食生产任务,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底线思维,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来抓,把稳定粮食生产和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强化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良种、良技、良机、良田配套,狠抓播种面积落实,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稳中有增,完成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368.3万亩、总产量126.7万吨的任务。
二、重点工作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各县市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要求,压紧压实责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决落实“米袋子”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全力完成粮食生产任务。2021年全州粮食生产底线目标为播种面积368.3万亩、总产量126.7万吨,各县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与2020年相比只增不减。各县市要将州下达的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到村。要按照农时季节抓粮食生产,季季紧抓、环环紧扣,尤其要树立“秋粮稳则全年稳”的理念,积极引导粮食生产主体抓好秋粮生产。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比较效益的做法,把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作为结构调整的优先方向,防止粮食调减改种经济作物的倾向,永久基本农田要优先种水稻,要稳定玉米生产,增加马铃薯、小杂粮等旱粮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粮食作物间套种,全州完成烟后套种玉米2万亩以上,扩大粮食新增面积。
(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土壤培肥改良。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监管,要将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到地块,切实加强监管,引导农民种植目标作物,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违规建设非农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确保4月底全面完成2020年的23.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尽快投入生产经营,不误春耕生产。加快启动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选址、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如期完成2021年度32.64万亩的建设任务。
(三)持续推进绿色生产。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广一批绿色节本增效模式,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和示范片。大力提升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补齐水稻机插、小麦机播、玉米机播等短板。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种肥同播等高效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缓控释肥、专用配方肥等肥料新品种;深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发展,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培训。稳步推进元谋、禄丰两县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非试点县市也要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和长效机制。全州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3%以上,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四)切实提高种粮效益。各县市要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引进品质优、抗性好、产量高的水稻品种,优化优质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开展“水稻+”种植模式,提高粮食品质,加强绿色大米、有机大米、地理标志认证和管理,打造稻米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大米供给,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五)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一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在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作用,引导粮食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渠道,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粮食生产绿色、优质发展理念的产销一体化经营主体,提高大户粮食自产自销能力。大力发展订单生产,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化联合体。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生产性服务,提高种粮规模效益。集中力量打造楚雄特色的“米袋子”品牌,构建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地方特色品牌”模式,办好一批节庆、展销、推介活动,多措并举提升楚雄粮食品牌市场影响力竞争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要清醒认识到抓好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切实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出台过硬政策措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县市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将面积等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加强指导调度,对落实面积不力的县市加大督办力度。充分运用新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和扶持政策,营造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服务指导。立足各县市粮食作物布局和生态特点,及时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技术指导意见,通过分片包干、驻村挂点等方式,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基层、沉到一线,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提供直通式技术服务。要发挥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中小农户学习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和科学种田水平。强化实地田管指导,坚持“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控结合、综合施策”,落实关键措施。
(三)加强防灾减灾。紧盯重大病虫害防控目标。以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为目标,着力抓好草地贪夜蛾、黄脊竹蝗、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控,确保主要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应急救灾,密切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部门会商,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和部署落实,加强对气象、雨情、旱情进行评估分析,及时调度灾情,因地制宜指导农民落实农作物各项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影响。
(四)加强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要谋划落实好耕地地力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作物种植保险等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看到种粮不吃亏,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要组织多方力量,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灵活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频次,为春耕备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加快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促进良种良法在各地落地生根。
(五)加强生产调度。各县市农业农村局要围绕落实粮食生产任务要求,建立健全农情调度监测制度,加强统计监测,加强农情调度分析,将生产进度具体化、数字化,科学分析研判,动态监测推进。从3月开始,春耕生产期间要做到“县市一周一调度,州级半月一调度”,确保大春生产任务如期完成,各县市农业农村局要安排专人负责,领导要审核把关,确保准确、及时报送。
附件:楚雄州2021年粮食生产指导性任务分解表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1年3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