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24-0830018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4-08-30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40号提案的答复
杨正学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大农民科学素质培训暨感恩教育力度》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楚雄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农民科学素质培训,加强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推动特色农业强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有力保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普工作全过程,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各级政府认真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贯彻落实科普相关法律法规,把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科技创新协同部署推进。相关单位立足职能,加大科普资源供给,加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事业。目前,“政府推动、全州联动、全民行动”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已初步形成,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活动常态化开展,推动了全州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举办科学素质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采取互联网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科普示范活动及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向全社会重点宣传科学技术普及法律法规,宣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宣传消防安全、防震救灾、健康管理等日常科普知识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前沿科技知识和日常科普常识,真切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2023年,全州共举办重大科普活动14次、科普专题活动381次,发放科普读物和资料330万份科普参与单位、覆盖区域、科普受众创历史新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0.1%,位居全省第3。
(三)开展科普惠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大力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百名专技下基层”等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三农”,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向基层倾斜。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争取实施12个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元谋特色水果、大姚中药材种植、双柏撒坝猪等科技示范种植养殖,广泛宣传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紧扣乡村振兴科技需求,面向10县市选派国家级科技特派团1个、省级科技特派团8个、科技特派员334名、“三区”人才232名,广大科技人才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网络课堂等,累计开展种养实用技术培训4.5人次,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四)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2020年至2023年,中央项目资金扶持我州高素质农民培育共计2227万元、任务数4880人。我州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原则,聚焦稳粮保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推进农民增收致富等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和素质素养培训。加快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县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截至2023年12月,全州共培育高素质农民7364人,完成率16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学素质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公民科学素质培训活动创新性不足;三是崇尚科学、热爱科技的社会氛围不够浓。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健全农民科学素质培训工作保障机制。加大财政科普经费投入,通过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普事业。加强科普理论和实践研究,规范新时代科普建设工作。
(二)提升科普人才专业化水平。紧扣科普人才发展开展农民科学素质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建设涵盖科普创作、活动策划、决策咨询等各领域的科普人才队伍。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全面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覆盖面和受益率。
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充分重视,同样也离不开各位委员的关心、支持。感谢你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逐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