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22-09270015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2-09-27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39号提案的答复
楚农复〔2022〕64号
对州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39号提案的答复
孙余霞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夯实楚雄州粮食稳产增产基层工作”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抓好“藏粮于地”工作,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的问题
2022年以来,全州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州粮食生产暨春耕备耕工作会议和全州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暨一季度“三农”工作调度会精神,把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强化工作措施,压实各级粮食生产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确保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保障粮食播种面积。围绕省下达粮食播种面积368.4万亩、产量127.2的底线任务,制定印发《楚雄州农业农村局关于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确保完成全州秋粮播种面积240万亩,其中:水稻85万亩,玉米125万亩,杂粮30万亩(大豆10万亩)。各县市把完成秋粮播种面积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州、县、乡层层办样板,示范带动,督查推动。按国家统计局楚雄调查队反馈的夏粮指标分析,2022年全州夏粮面积127.75万亩,产量25.44万吨,同比分别增1.47%、0.92%;截至目前,全州秋粮播种面积247.82万亩,预计产量103.56万吨,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5.57万亩,产量129万吨,预计全年可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68.4万亩,产量127.2万吨的省下达粮食生产底线指标。
(二)提升耕地质量水平。一是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州建成高标准农田168.63万亩,其中:2022年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39.9万亩。到2023年初,楚雄州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208.53万亩,占耕地面积总量的41.6%,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58.3%。二是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进轮作休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工作,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全州轮作休耕面积达1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化肥使用量较5年前减少1.36万吨,减少8.7%,土壤pH值平均为6.37,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2.68g/kg,全州平均耕地质量等别为10.08等,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61级,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关于抓好“藏粮于技”举措,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问题
(一)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工作挂钩包县指导服务。州农业农村局成立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组长的6个挂钩包县工作组,对各县市粮食生产落实情况进行指导服务。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靠前指挥,坚持做到春耕一天不结束,工作一刻不放松,确保春耕工作全面推进。州植保植检站、州种子管理站、州农产品检测中心、州农科院等派出“科技轻骑兵”100多人次指导服务,快速、及时、专业的解决农民在粮食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科技增粮措施,深挖粮食增产潜力。一是在牟定县示范推广3.7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9%。二是实施杂交稻旱种示范样板,全州推广杂交稻旱种0.82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82%。三是大力推广烟后玉米、豌豆套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今年实施烟后大豆玉米套种8万亩。四是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增粮措施,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7.5%,主要农作物机械农田作业总量达91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3%,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450万亩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三)抓好农资监管和防灾减灾。一是加强农资保障,及早做好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调剂调运。配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切实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477人,巡查检查1128次,检查门店和企业5598个,确保农民群众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二是加强灾害性气候的预测、预报,精准发布灾害预警,落实好防灾减灾措施。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培训和指导,截至目前,全州农业部门共发布病虫简报90余期,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66场次,培训人数3931人,发放宣传资料5428分,充分发动和指导农户搞好防灾减灾和统防统治,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关于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的问题
一是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截至目前,全州已兑付第一、二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7162万元(其中:第一批3749万元,第二批3413万元),第三批2563万元正在兑付中;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4996万元。二是以深化供销综合改革为抓手,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种粮综合效益。三是推进价格较高的粮种产业发展,强化农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有效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四是通过粮经轮作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积极开展粮食生产指导服务。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粮食生产,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测士配方施肥、绿色种养循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
(二)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全面调动群众及粮食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做好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的宣传工作,引导农民积极种粮,发挥政策补贴的引导作用。
(三)继续加强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保障大春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加强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以草地贪夜蛾、粘虫、稻瘟病、稻飞虱、水稻螟虫、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等迁飞性、流行性、常发性重大病虫害为主,层层举办防治示范样板,带动全州以草地贪夜蛾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完成全年挽回粮食产量损失10万吨、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任务。
(四)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气象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气象部门要加大宣传,增强农户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大力宣传防灾减灾重要性及措施,使农户明白气象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并组织农户学习气象灾害来临的前兆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以确保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
(五)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耕地保护要求非常明确,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重点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鼓励高标准农田集中流转。继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旱轮作、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土壤改良等农业适用技术,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六)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加强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依托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继续开展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和水稻高产攻关行动,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开展烟田套种玉米和林下经济间作套种旱粮,拓展旱粮发展空间。加强智能化、信息化、设施化等新成果在粮食生产领域的转化应用,扩大良种良法良制覆盖面。
(七)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优质稻谷、杂粮杂豆和薯类等高原特色粮食产业发展,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生产供给。突破单纯的种粮模式和效益低的实际,积极尝试创新高产栽培技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探索不同的高产高效搭配模式,既要稳定粮食产量又要使农民增收,促进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积极开展冬季农业生产,扩大鲜食蚕(豌)豆、马铃薯、鲜食大豆、玉米等粮蔬兼用作物生产,增加粮食总量、提高种植效益。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你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