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20-111200111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0-11-12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99号提案的答复
A
公开
楚农复〔2020〕80号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99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楚雄州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楚雄州产业扶贫效能”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14年以来,我州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7万户、33.38万人,其中有产业发展条件的7.99万户、30.65万人需通过产业扶贫脱贫,占91.82%。到2019年底,已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82万户、30万人通过产业扶贫脱贫,完成任务数的97.88%。2020年的目标任务是实现2个确保,即确保有产业发展条件的6500人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确保2014年以来已经脱贫的7.82万户30万人通过产业扶贫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持续稳定长效增收,防止返贫,重点从9个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提升产业扶贫效能。
一、持续培大培强扶贫产业。围绕绿色食品牌及“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打造,全面提升全州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开展“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摸底调查。认真组织全州十县市开展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摸底调查,上报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394个,其中:1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基地16个、1000头以上肉牛养殖基地7个、1000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18个、1000亩以上水果基地19个、5000亩以上核桃种植基地5个、5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5个、500亩以上花卉种植基地4个,为申报认定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抓好特色优势产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重要抓手,加快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全产业链打造生猪、蔬菜、肉牛、核桃、中药材、水果、食用菌、花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全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介、洽谈和协调引进项目,主动跟踪服务,以招商提高农业投资规模和扶贫项目效益。4月初,楚雄州人民政府与上海东方希望集团签约了20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规模预计为40亿元,其中2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20亿元,饲料、屠宰、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项目投资20亿元,成立专班推进上海东方希望集团2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的招商落地工作,督促武定、元谋、永仁、姚安县4个县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姚安县政府与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拟总投资5亿元,建设3000亩高标准大棚设施发展鲜切花。上半年,全州引进高原特色农业招商项目222个,到位资金138.55亿元,同比增长10.2%。三是抓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复产。截至6月初,全州现有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1户已全部复工复产,企业已到岗总人数为1.44万人,平均到岗人员月工资为2648元。四是抓“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加大以绿色食品为主的认证力度,今年以来共组织33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119个农产品申报“三品一标”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五是抓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了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元谋蔬菜和禄丰花卉列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扶持建设,元谋县、禄丰县列为全省30个蔬菜重点县,大姚县龙街镇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快速推进云南省“一县一业”元谋县蔬菜示范县和大姚县核桃、南华县野生菌特色县创建方案实施。
二、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产业扶贫项目带贫效益。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各级农业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1-6月争取到位中央、省级农业专项资金6.95亿元,争取到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草原生态奖补三项惠农补贴资金3.51亿元,争取到位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3.7万亩2.13亿元。截至6月底全州组织完成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农业项目编制和入库共47个(其中:州级组织编制入库项目2个,10县市完成编制入库项目45个),计划申报专项债券资金74.72亿元。二是积极争取州本级产业扶贫投入,在州级脱贫攻坚专项资金中安排产业扶贫政策奖补专项预算额度600万元,对2017以来各县市产业带贫主体在贫困地区实施的符合楚政通〔2017〕97号文件扶持标准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征集,目前有关县(市)上报产业扶贫奖补项目142个,申请州级配套产业扶贫政策奖补资金3204.54万元;兑现奖补申报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98个490万元,涉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2户。三是各县(市)整合财政资金投入产业扶贫,2019年全州共实施产业项目795个,项目资金17.15亿元,2020年以来共组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82个,计划投资10.67亿元。
三、培强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到2019年底,全州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01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95户、数量居全省第2位,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企业51户;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07个,有社员24万户(人),其中:创建国家级、省级、州级示范社个数分别为11个、82个、157个;共培育家庭农场827个;县级及以上农业部门评定的示范家庭农场595个(其中:省级、州级、县级示范家庭农场个数分别为12个、62个、521个);培育种植大户4206户,养殖大户17885户。
四、开展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提升合作社带贫效益。一是印发了《楚雄州贯彻落实< 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的任务清单》(楚农办通〔2020〕5号),指导州级各部门、10县市政府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二是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发展水平及带贫能力。组织国家级示范社监测,认定2019年州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家,积极组织申报2020年省级示范社。三是开展全州农民专业社“空壳社”专项清理行动“回头看”,清理合作社1677个。
五、强化扶贫项目后期监管,保障项目资金安全及项目实施效益。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楚政通〔2017〕97号)文件关于产业扶贫的扶持政策,配套制定了《楚雄州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全力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集团帮扶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等投入产业扶贫,保障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占脱贫攻坚资金总投入的30%以上。同时,做好财政扶贫资金及惠农资金监管,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及效益。一是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门与审计部门对7个贫困县2016年至2019年产业扶贫政策落实、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管理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共抽查县(市)64个部门、24个乡镇、66个贫困村、608户农户,抽审产业扶贫资金量52010.93万元。审计共发现31个问题。审计报告出具后,督促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通过“挂账销号”,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时限清单,截至6月30日,7个贫困县产业扶贫审计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问题已清零。二是开展民生补贴资金专项清理。今年1月,组织开展了2018年-2019年全州农业农村部门民生补贴资金兑付支出情况清理工作,认真清理民生补贴资金财政拨付到位情况、兑付支出情况,对发现的大姚县2019年未按时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楚雄市财政欠拨2019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导致补贴未兑付等存在问题,限期督促于春节前全面完成了兑付工作。三是督促解决财政欠拨资金问题。2020年2月,针对楚雄市、禄丰县财政欠拨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严重影响项目工程进度,向楚雄市人民政府和禄丰县人民政府发出了督促函,派出工作组及时进行了协调对接,于3月底完成了欠拨项目资金的拨付。
六.加快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开辟农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目前,全州农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达204.71万亩,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39.76万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合同面积的19.42%,其中出租(转包)35.33万亩,占流转面积88.86%,转让0.94万亩,占流转面积2.36%,互换2.00万亩,占流转面积5.03%,股份合作0.98万亩,占流转面积2.46%,其他流转形式0.51万亩,占流转面积1.28%。除传统的转包、转让、互换、租赁等形式外,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委托经营等新的流转形式不断涌现。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承接土地流转的主力军,占流转总面积的近6成。
七、持续贯彻落实产业扶贫指导员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一是组建贫困县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依托县级以上农技人员、云南省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专家,组建了楚雄州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在全州7个贫困县组建了产业技术专家组35个,纳入省、州、县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等专家140名,精准对接贫困县扶贫农业产业,完善农业产业扶贫规划,开展产业扶贫技术研究和政策咨询,开展科技指导、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二是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在实行全州农技人员挂村联户的基础上,会同州扶贫办研究制定了《楚雄州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工作方案》(楚农通〔2019〕9号),进一步完善一对一科技指导帮扶措施。截至8月底,全州644个贫困村69280户贫困户设置产业指导员2450名,共开展产业扶贫政策宣讲34万人次,指导贫困农户科学选择发展产业1.14万户,组织培训农民2.90万人,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1346件,联系协调产业帮扶项目9202户,帮助联系农产品销售1.19万户,引导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万户。三是聚焦深度贫困县武定县综合施策,继续贯彻落实《支持深度贫困县武定县打赢打好2019精准脱贫攻坚战27条措施实施方案》和《持续支持武定县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16条措施方案》,制定了《楚雄州农业农村局实行局领导挂包联系武定县产业扶贫暨“百名”科技人员决战决胜武定县产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立足武定县11个乡镇产业扶贫、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从州级农业系统抽调百名农技人员,组建了11个支持深度贫困县武定县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
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强农业抵抗风险能力。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2019年全州农田建设项目39个,其中:贫困县34个,非贫困县5个,建设农田建设任务16.07万亩,项目总投资2.56亿元,今年6月底已全部完工,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数量2.22万户,涉及受益贫困户6775户、25633人。2020年计划实施项目55个,完成23.7万亩,投资2.24亿元,其中45个项目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占项目总数的81.8%,项目建设面积12.07万亩,占总面积的51%。二是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全州建立311个病虫草鼠害监测点,及时发布病虫预报,举办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培训班162场次,扎实开展好以非洲猪瘟为主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2019年以来,将能繁母猪保险保额由1100元/头提高至1500元/头、育肥猪保险保额由700元/头提高到800元/头,进一步增强生猪养殖风险抵御能力。2020年,全州完成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共计3369.19万元,其中:种植业保险完成保费收入975.1万元,承保面积水稻9.29万亩、小麦2.13万亩、玉米41.31万亩、油菜0.11万亩、马铃薯0.13万亩;养殖业保险完成保费收入2394.09万元,完成承保能繁母猪12.09万头、育肥猪48.11万头。截至6月30日,全州完成农业保险理赔共计3717.52万元,其中:种植业保险完成赔付1264.67万元,养殖业保险完成赔付2452.85万元。五是加快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进度,提高农产品仓储保鲜流通能力,针对我州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需求,积极申报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124个,项目总投资2.63亿元。
九、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由州委农办(州农业农村局)牵头调研起草,并已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印发了《关于促进脱贫攻坚与寻找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指导意见》(楚农领发〔2020〕1号),一手抓产业扶贫成果巩固提升,一手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规划衔接为引领,以重点工作衔接为核心,以政策衔接为关键,以工作机制衔接为保障,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村容整洁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向乡村铸魂、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生活宽裕向生活富裕迈进,以脱贫攻坚丰硕成果奠定乡村振兴基础,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恳请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0年11月4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