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 >> 正文
  • 索引号:nyncj-/2020-111000117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0-11-10
  • 标题: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A

公开


楚农复〔2020〕47号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李云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特色种植业精细化管理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州农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中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楚雄州种植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州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发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和州委“1133”发展战略,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高举“生态旗”、打好“绿色食品牌”,着力建基地、强主体、搭平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推动了“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繁制种、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集群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楚雄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2019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3.06亿元,增长5.8%,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1.80亿元,增长5.7%,增速与曲靖市、德宏州并列全省第1位,其中种植业农业已成为全州农业经济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95.6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45%。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建好“绿色食品”第一车间

2019年以来,全州围绕“生态、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内涵,紧扣市场和加工龙头企业需求,加快优质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基地建设。一是优质粮食。牢牢抓紧“米袋子”确保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369.5万亩,产量123.78万吨,产值39.76亿元;二是绿色蔬菜。面积147.57万亩,产量250.4万吨,产值65.79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8.25%、10.24%和10.82%,元谋蔬菜成为云南省最大的冬早蔬菜产区,蔬菜外销量占全省冬季蔬菜外销量的50%以上;三是优质水果。面积59.02万亩,产量42.66万吨,产值19.63亿元;四是食用菌。建立野生菌保育基地200万亩,野生菌采集量1.97万吨,栽培人工食用菌400万平方米,产量0.62万吨,共实现产值9.78亿元。“南华松茸”、“楚雄牛肝菌”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野森达牌”永仁松露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五是核桃。面积600万亩(挂果230万亩),产量6.68万吨,产值14.36亿元;六是繁制种。面积16.2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17亿元,我州自主研发的“楚粳27号”、“楚粳28号”、“楚粳37号” 是云南省仅有的三个超级稻品种,“楚粳39号”是云南省首个粳型软米品种;七是中药材。面积46.9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13.27亿元。爱尔发公司建成占地400余亩的雨生红球藻养殖基地及虾青素生产基地,项目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和火炬计划;八是花卉。各类花卉种植面积达8.85万亩,产量13.32亿枝,产值13.12亿元;九是魔芋。面积达17.9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18亿元,魔芋已成为山区农户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二、围绕“两端两精”,加强特色种植业精细化管理

下一步我州将以“稳粮、促特、兴果、增效”为基本思路深入推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两端两精”(抓好农业生产开始端,精耕细作生产出高品质农产品,解决好农产品终端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种植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发展。

(一)生产端措施。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通过加强科技服务,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加强基地建设,打造高产示范、加强基础设施,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等措施,使我州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36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22万吨左右。二是提高规模化水平、加快经作产业发展步伐。采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等措施,扩大设施蔬菜面积,优化种植模式,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0万亩左右;做大做强一批名优水果品牌,水果总面积达到60万亩。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抓好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以高产、高效的农产品获取效益,以特色、优质的农产品赢得市场,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四是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打造名优蔬、果、花品牌。扶持发展蔬菜、水果、花卉加工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产地加工和商品化处理,配套完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冷链体系和流通体系。加快产业品牌整合,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

(二)加工端措施。一是实施绿色食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计划。以县域工业园区和绿色食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为重点,完善提升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筑巢引凤,吸引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延伸以粮油、肉制品、果蔬、食用菌、调味品、饮料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打造县域绿色食品加工集群。二是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等,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在此基础上,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加工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三是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以“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示范建设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元谋“一县一业”示范县和南华、大姚特色县创建。引导加工龙头企业重心下沉,到乡村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初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把就业岗位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到2022年,全州有计划地择优重点支持20个“一乡一特”农业产业强镇和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示范建设,创建一批主导产业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县、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镇、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强村,打造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样板。

感谢您对我州特色种植业的关注和建议,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