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 >> 正文
  • 索引号:nyncj-/2020-111000114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0-11-10
  • 标题: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A

公开

楚农复〔2020〕65号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楚雄州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把田园综合体作为彝 州乡村振兴新支点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它体现“保留乡村风貌,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和“产业兴旺、田园宜居”的人文情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彝 州美丽乡村的升级版。

一、楚雄州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1.出台政策。我州始终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美丽乡村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出台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乡人居环境提升3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楚雄州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措施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乡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一是村庄规划加快推进,目前,楚雄市、双柏、姚安、大姚、永仁、武定、禄丰7个县市完成县市域村庄建设规划。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成效,投入资金32.21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16.18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三是美丽河湖建设成效显著,全州578条河流、1209座水库、87座坝塘、140条渠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全州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群众饮水更加安全。四是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1%、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7.9%、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群众用电更加省心。五是美丽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全州 103个乡镇通等级以上公路,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8791.358公里,通油路或水泥路占60.8%,全州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包括撤并建制村)通客车率、通邮率达到100%,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六是网络通信建设成效显著,全州互联网宽带网络和4G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已全部覆盖村委会、卫生室和学校,互联网用户达68.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8.56万户,物联网快速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

3.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花卉、中药材、食用菌八大重点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1.8亿元,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并列第一。二是绿色食品加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全州发展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1户,全州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与农业综合产值比达1.75:1。农业龙头企业对GDP贡献率达4.28%,上缴税金(含烟草制品批发)18.5亿元。三是乡村旅游业加速发展,全州建成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16个,云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9家,南华县岔河村、武定县狮山村、永仁县太平地村、楚雄市紫溪彝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州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3.8亿元,同比增长12%。四是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州网上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共有21户,全州电商企业590户、电商个体1995户,各类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网店)2585个,网上销售各类商品14.5亿元,同比增长36%。五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 2467元上升到2019年的 10407元,年均增长33.35 %,人均增加794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 %,高于城镇居民1.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一是村容村貌持续提升,我州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12206户、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25979户全部竣工实现清零,全州10县市103个乡镇1088个行政村100%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垃圾、水塘、沟渠、淤泥、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创建省级卫生乡镇70 个、卫生村781 个,分别占67.96%、58.4%。二是农村“厕所革命”分类推进,截至6月底,全州拥有卫生户厕338527座,其中无害化卫生户厕238087座,全州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68.52%,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48.19%。三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全州建成镇区垃圾处理设施82个、垃圾中转站38个,配置环卫专业机械和车辆237台,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100%、自然村垃圾有效治理率100%,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58万吨。全面完成1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治理,治理销号率100%。四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全州共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60座,污水处理厂(站)83个,建设污水管网683.49公里,67个乡镇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覆盖率72.04%。五是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全州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86.1%、93.88%,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分别达86.58%、72.7%。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8个,申报省级森林乡村105个,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24个,完成中国彝 乡·建筑记忆(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和普查成果专家审查,精选73座古建筑和3个古村落进行收录,确定历史建筑79处。

二、对加快推进楚雄乡村建设的建议

1.坚持以乡村规划为引领,统筹乡村“全域美”。按照形态、业态、神态、生态“四态兼备”,特质、品质、价值、颜值“四至兼具”,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齐抓”的要求,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精准定位每个村建设目标,构建全域美的美好蓝图。2020年,力争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达100%。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覆盖率达90%以上。

2.坚持以产业带动为支撑,加快推进“生活美”。坚持“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资源禀赋是定位器”要求,顺应当前社会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融合发展工程,促进农林牧“内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逆向”融合、产园产村“多向”融合、多元主体利益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大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创建,集中打造主导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20亿元以上和30亿元以上不同梯次的主导产业,每县市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以上

3.坚持以优化环境为重点,加快提升“生态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坚决打赢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紧紧围绕《楚雄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对标对表目标任务,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完成,坚决打赢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二是更高层次谋划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尽快出台《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加快美丽乡村法制化进程。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制定《楚雄州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更高层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换挡。三是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加大美丽公路建设力度,巩固美丽公路建设成果,推进美丽公路向村组道路延伸。大规模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强化省级森林乡村、生态文明县、美丽示范村庄创建。四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规范化使用,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供给能力。五是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系统治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湿地设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

4.坚持以注重人文培养为关键,加快培养“乡风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内容,实施“六大行动”,全力打造文明新村。确保到2022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55%以上。推进13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民族艺术之乡建设工程。2020年完成全州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计划到2020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省级卫生村创建达6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基本覆盖所有村庄,完成23.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600个重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集镇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1%,建成集镇区2座以上、建制村村委会所在地1座以上水冲式公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环境脏乱差问题普遍解决,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到2022年,建成200个美丽乡村(行政村)。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