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 >> 正文
  • 索引号:nyncj-/2020-11100018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0-11-10
  • 标题: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A

公开

楚农复〔2020〕52号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南华委员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更加重视农村土地撂荒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州大春季全州耕地能够实现满栽满插,没有撂荒的情况,小春季出现撂荒现象,据统计,全州2019年冬季(小春)耕地撂荒面积达2.4295万亩。撂荒原因,主要是粮食价格在低位徘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比较效益低下、部分地区干旱缺水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安全。针对以上问题,州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贯彻落实,增强群众对耕地撂荒危害的认识

三年来利用召开村民会议、农业科技下乡宣讲等宣传农村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全州共发放《楚雄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文件汇编》《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宣传册》等宣传资料64.8万份,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宣讲7660场次。

二、落实惠民政策激发农民耕种热情

一是农业支持保护、草原生态保护、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2019年争取惠农补贴资金36998.58万元。其中:中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25256万元,较上年增长3.5%,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400万亩;中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5850.18万元,与上年持平,实施草原生态补奖面积1858.49万亩;中央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366万元,较上年增长0.78%,补助全州农户购置农机具13607台套。二是积极开展种植业、畜牧业保险工作。2019年中央、省、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891.19万元,较上年增长57.21%,覆盖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甘蔗六个品种,2019年投保面积146.17万亩,养殖业保险育肥猪、能繁母猪、奶牛三个品种,承投保保95.98万头。三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政策得到落实。2019年整合农业产业化资金148.73万元、林业产业化资金146.89万元,兑现12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8年高原特色农业担保贷款项目补贴资金295.62万元。

三、积极推进我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解决土地荒芜问题奠定基础

我州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2015年开始启动,经过5个阶段,14个工作步骤、3榜公示,于2018年10月以州人民政府文件向省人民政府上报了工作总结报告。我州辖10个县市、103个乡镇、1100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州国土二调面积548.27万亩,二轮承包合同面积204.71万亩,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1078个,占全州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总数的98%,其中:楚雄市12个、禄丰县3个、南华县7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无承包地,无须开展;应开展确权工作的农户数52.90万户,已完善土地承包合同52.43万份,占应开展确权工作农户数的99.11%;已确权颁证承包农户52.41万户,占应开展确权工作农户数的99.07%;确权承包合同面积393.32万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合同面积的192.14%。近两年主要是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回头看”工作、查缺补漏工作及农村土地确权数据核实更新工作。

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制定出台下发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通过培强产业,培育主体,强化服务,依法维权,深化改革等措施的落实,有力地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对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的组织化和专业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轮(1998—2028年)土地承包延包后,全州10县(市)103个乡镇、1100个村(居)委会,承包耕地面积204.71万亩。截至2020年7月,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47.39万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合同面积的23.15%。除传统的转包、转让、互换、租赁等形式外,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委托经营等新的流转形式不断涌现。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承接土地流转的主力军,占流转总面积的近6成。十县市均成立了农村承包土地纠纷仲裁委员会,其中九个县(楚雄市除外)共计投资450万元建设了农村承包土地纠纷仲裁庭。至2020年8月全州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621个,有社员20.7万户(人),创建示范社259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82个、州级167个);培育家庭农场935家,创建县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08家(其中:省级12家,州级62家、县级434家)。到2019年底培育种植大户4251户、养殖大户18278户。

五、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比较效益

我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稳粮、强畜、兴果、促特、融合”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高举“生态旗”、打好“绿色食品牌”,着力建基地、强主体、搭平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推动了“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山地牧业、繁制种、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集群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楚雄实际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一是优质粮食。牢牢抓紧“米袋子”确保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369.5万亩,产量123.78万吨,产值39.76亿元。二是绿色蔬菜。面积147.57万亩,产量250.4万吨,产值65.79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8.25%、10.24%和10.82%,元谋蔬菜成为云南省最大的冬早蔬菜产区,蔬菜外销量占全省冬季蔬菜外销量的50%以上。三是优质水果。面积59.02万亩,产量42.66万吨,产值19.63亿元。四是食用菌。建立野生菌保育基地200万亩,野生菌采集量1.97万吨,栽培人工食用菌400万平方米,产量0.62万吨,共实现产值9.78亿元。“南华松茸”、“楚雄牛肝菌”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野森达牌”永仁松露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五是核桃。面积600万亩(挂果230万亩),产量6.68万吨,产值14.36亿元。六是山地牧业。加大云岭牛、云岭黑山羊、撒坝猪、武定鸡等优良品种推广,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278.83万头、23.65万头、107.99万只、1497.96万羽,肉类总产量32.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38.85亿元。七是繁制种。面积16.2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17亿元,我州自主研发的“楚粳27号”、“楚粳28号”、“楚粳37号” 是云南省仅有的三个超级稻品种,“楚粳39号”是云南省首个粳型软米品种。八是中药材。面积46.9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13.27亿元。九是花卉。各类花卉种植面积达8.85万亩,产量13.32亿枝,产值13.12亿元。十是魔芋。面积达17.9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18亿元,魔芋已成为山区农户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六、改善基础设施,综合开发利用

2019年全州农田建设项目39个,其中:贫困县34个,非贫困县5个,完成农田建设任务16.07万亩,其中:高标准面积10.22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846万亩,项目总投资25553.9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1056.09万元(中央财政资金17701.86、自筹资金2793.61万元、其他资金1704.26万元)。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逐步落实!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