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 >> 正文
  • 索引号:nyncj-/2020-11100016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0-11-10
  • 标题: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9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9号提案的答复

A

公开

楚农复〔2020〕64号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9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楚雄州委:

你们提出关于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州加快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提升了全州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但在培育中也存在产业发展基础弱、主体带动弱、品牌效应弱、市场开拓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一、加大培育力度,多形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近年来,我州通过加大现有主体扶持培育,扶持发展一批、招商引资发展一批多形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州有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梯次的农业“小巨人”51户,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24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95户(位居全省第二位);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621个,有社员20.7万户(人),创建示范社259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82个、州级167个);培育家庭农场935家,创建县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08家(其中:省级12家,州级62家、县级434家);培育种植大户4251户、养殖大户18278户。 我州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综合服务。截至8月底,参与带贫的新型经营主体2755个(企业385个,合作社984个,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1386个),带动全州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99万户、30.65万人。

二、强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创新金融信贷支持、强化社会综合服务、强化要素保障,营造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好发展环境。2018年9月10日印发《楚雄州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楚办发﹝2018﹞19号),统筹落实财政税收、产业扶贫、用地用电用水、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服务等支持政策,着力构建支持全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加大项目资金投入。2020年省级农业发展专项安排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资金176万元和87万元;种猪场及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83万元;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项目资金4333万元。

(二)积极搭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融资担保平台。2017年11月,州人民政府印发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楚政通〔2017〕92号),建立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2,750万元。2017-2019年通过整合州级财政资金兑现担保费补贴合计693.96万元,补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8户,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理担保贷款共计40088万元。

(三)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一是认真落实农业龙头企业电价优惠政策。州农业农村局与州发改委联合发文,将国家和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纳入电价优惠扶持范围。2019年1-11月,全州优惠减免农业龙头企业电费263.42万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落实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冷库建设项目补助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新建果蔬保鲜组装式冷藏库,采取“先建后补”方式,给予建设主体定额标准补助。三是落实云南省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政策措施。自2020年起,通过资金支持、用电支持、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在田间地头建设一批农产品冷藏初加工设施;支持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生产基地布局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农产品冷藏初加工设施;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大型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在区域性集散地、中心城市和重点口岸布局建设一批规模适度、满足需求的农产品综合冷链物流集配设施;支持商贸、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在季节性蔬菜和水果产区推广应用移动式冷链物流设施。

三、用好用活政策,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通过培强产业,培育主体,强化服务,依法维权,深化改革等措施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对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州农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204.71万亩,截至2020年7月,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47.39万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合同面积的23.15%,除传统的转包、转让、互换、租赁等形式外,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委托经营等新的流转形式不断涌现。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承接土地流转的主力军,占流转总面积的近6成。

四、打造精品品牌,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以“一县一业”为抓手,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一县一业”发展模式,聚焦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生猪、蔬菜、肉牛、核桃、中药材、水果、食用菌、花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推进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基地落在绿色上、绿色落在一流上,推进全州“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取得实效。

(一)抓产业基地建设。全州已建立规模以上特色产业种养基地394个,推荐上报元谋蔬菜和禄丰花卉列入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创建实施方案待审批,元谋蔬菜建设项目和禄丰花卉建设项目分别计划国家财政扶持资金4300万元和3600万元。

(二)抓知名品牌创建。积极开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质量认证,组织全州10家企业32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占省、州下达 “三品一标”认证计划任务90个的35.6%,全州累计“三品一标”质量认证650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352个)。认真组织开展云南省“名品名企”评选活动,推荐申报云南云绿色食品“名品”品牌31个、“20佳创新创业”2个。

(三)抓招商引资建设。州人民政府与上海东方希望集团签约了20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规模预计为40亿元,姚安县政府与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拟总投资5亿元,建设3000亩高标准大棚设施发展鲜切花。

(四)抓建设项目编制。一是组织全州九县一市编制“十四五”重点产业建设项目57个。二是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州级编制重点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个。三是围绕全州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编制“十四五”绿色有机健康养生产业建设项目3个。

五、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我州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运用能力和推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创新平台、自主创新研发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引进转化和推广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孵化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培养一支过硬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截至2020年6月,一是10县市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2013年批准建设,全州建成元谋、大姚、姚安、南华、双柏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牟定、双柏、元谋3个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州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8户,占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55户的32.73%;涉农科技型中小企业285户,占全州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459户的62.09%。二是建成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59个、省级优质种子种苗基地39个、省级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8个。三是建成涉农院士专家工作站40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4个、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3个,建有省、州“星创天地”14个,有农业科技领军人才23人,有云南省科技特派员242人。四是2017年-2019年,全州有260名农技人员参加了为期15天的省级重点班业务集中培训,3082人农技人员到州外的培训学校参加了为期5天的学习培训,全州县乡农技人员已基本轮训一遍。五是州县农业部门结合各自工作,适时对各块的农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2017年以来州县农业部门对农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235次,参训农技人员5815人次。六是“十三五”期间,我州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5250人,同时开展了以种植、养殖为主要专业的“绿色证书”培训34.51万人,已有89504人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的实践考核获得了《绿色证书》。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们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10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