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 >> 正文
  • 索引号:nyncj-/2020-111000141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0-11-10
  • 标题: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答复

 

楚农复〔2020〕60号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答复

阮文忠、杨爽委员:

由你们在政协楚雄州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州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提案》(第15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有你们的鞭策和鼓励,我们将继续努力,更加踏实勤奋的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1133”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楚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一、农机装备的作用和地位

农业装备的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农机装备是农业装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装备的现代化。农业进程越发展,对农机装备的依赖程度越大。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楚雄州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装备门类齐全,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二、楚雄州农机化工作现状

(一)农机服务组织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农机化工作稳步发展。目前,全州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监理网络体系健全,据《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报表》统计,截至2019年末,全州有农机服务组织75个1191人,农机修理网点746个1079人,农机专业合作社49个1117人,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6467户6661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17.2万人。

(二)农机装备情况。“十三五”以来,全州有效推广应用了微耕机、大中型拖拉机、稻麦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稻麦联合收割机、植保喷雾机等一大批节本增效农机实用新技术,使全州农业机械拥有量、种类、作业面积逐年增加。据“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报表”统计,2019年末,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253万千瓦,拥有拖拉机28467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3602部、微耕机147601台、农用排灌机械76782台、机动植保机械机16783台、水稻插秧机208台、稻麦联合收获机412台、谷物烘干机36台、果蔬烘干机8334台、机动脱粒机械96200台、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90270台、畜牧养殖机械109182台、水产养殖机械1751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544台,植保无人机18架。

(三)农机化服务情况。“十三五”以来,全州农机化服务范围、种类、作业面积逐年增加。全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5年的45%增加到2019年的51%,2019年全州完成机耕面积450万亩、机播面积37万亩、机收面积109万亩 、机械脱粒127万吨、机电排灌159万亩、机械植保147万亩、农机作业服务收入36089万元。

(四)农机合作组织情况。“十三五”以来,全州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截至2019年末,全州扶持发展了49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了目前农机发展中存在的“散、弱、小”等问题,提高了农机利用率,降低了农户种田成本,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扶持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机大户,17.2万农机操作能手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三、楚雄州农机化工作存在问题

(一)农机化体系薄弱。由于财政困难,多年来,州级财政对农机化工作的扶持、引导和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机化服务基础弱,工作手段不强,与日益增长的农机需求和国家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没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必然束缚农机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阻碍农机化工作的进程。特别是近年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几经变迁,农机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变动大,业务素质偏低,加之缺乏相应的推广工作经费,已严重影响了农机化工作的发展。

(二)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程度偏低。目前,楚雄州农机作业仅限于耕耙、播种、排灌、植保、收获、运输等主要环节,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业、设施农业等机械偏少,作业地点主要以本地为主,跨区域作业较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流转不稳定、土地不连片、农田不规则,也影响了机械作业效率的发挥,降低了机械使用效率。2019年楚雄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51%(全省49%),占全省中上水平,但与全国70%相比,农业机械化程度仍然很低,还处在初级阶段,与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差距很大。县域之间、山区与坝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科技意识的差异,还存在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农机装备结构优化不尽合理、机械全程化服务程度低等不足。在主要粮食作物全程化农机作业中,除耕耙、排灌、农副产品加工、农用物资运输等环节发展较快外,水稻栽插、小麦半精量播种、玉米精量播种、田间中耕管理、稻麦机械联合收获、玉米联合收获、谷物机械烘干等环节相对发展较慢。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较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有待提高,对农机合作社扶持政策乏力。从全州情况来看,多数合作社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粗放,管理人员和入社社员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企业运作管理经验。办公设施、机具库房、维修车间和常用维修设备(工具)不齐备,机械台账、维修记录、作业合同、作业档案设立不规范。合作社虽然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订出了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但实际操作中形同虚设,对社员的指导力和约束力不够。目前,楚雄州全程农机化作业服务范围窄,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水稻、小麦、玉米等全程农机化系列配套服务示范村发展模式探索不够,整村推进规模较小,生产要素和经济要素未能在农机大户或种田能手中较好地体现,示范带动效应还有较大差距。

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组织领导。2019年楚雄州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楚政通〔2019〕41号),进一步明确了我州农机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加强了对农机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机化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引导和促进农机化工作有序发展。同时要求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农机推广工作机构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

(二)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2020年中央财政共下达我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98万元,目前补贴政策正在实施中。经过初步测算,2021年至2023年我州购机补贴资金需求将达到11669万元(2020年3984万元,2022年3758万元,2023年3927万元),我们将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力争做到受益对象应补尽贴,最大限度满足全州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也为提高和优化农村农业装备打下良好基础。

(三)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通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农田“宜机化”水平,把适宜机械化作为农田建设的重要目标,统筹各级各类有关资金及社会资本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在适合“宜机化”建设项目区,规划设计建设内容时,充分考虑农机作业机耕道、机耕口建设,保障“农机能下田”,切实改善农机运用空间,加速补齐农机化基础条件薄弱短板。“十三五”以来,全州共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暨高标准农田建设180.17万亩,比2015年增加63.97万亩;项目数量886个,比2015年增加324个;建成高标准农田92.48万亩,比2015年增加62.83万亩。累计投入资金28.03亿元,进一步改善耕作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修建田间配套农耕路、机耕路、田间路、架设桥涵,农用车、拖拉机可以到地到田,实现了农田作业机耕机靶、车辆运输,实现了沟渠取水、管网放水、车子拉水,结束了人担、马驮的历史,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群众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

(四)引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及装备。针对我州山坝区并存,农作物种类多的实际,农机推广机构因地制宜,有重点地选择推广适宜本地应用的降本增效农机新技术。今后和一段时期内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围绕粮食生产领域,大力推广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二是围绕特色产业的需要,优先发展主要作物、主要作业环节、主要生产领域的农业机械 ;三是围绕专业化服务领域,构建新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组织化和规模化生产。近年来,我州在推广过程中,围绕农机农艺充分融合的方向,按照良种、良法等要求,整合了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绿色植保统防统治、高产创建等技术措施,在探索并优化出一套适宜本地推广应用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模式,并在全州及全省部分地州推广应用。禄丰、楚雄被评为全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目前我州正在积极申报禄丰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国家级的示范县,所上报的材料经省厅进行审核,拟作为云南省重点向农业农村部推荐上报单位。我州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正在向规模化和标准化迈进。

(六)加大农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机化人员队伍素质。农机化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懂技术、高素质的管理和科技人员队伍。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人员稳定、充满活力、密切配合的州、县、乡三级农机化工作队伍。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人员培训机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更新知识,通过农机新技术培训、作业演示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机化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农机工作的要求。在2020年春耕生产期间,全州共组织农机人员下乡指导服务1019人共11573天;组织农机技术培训805场次,受训108741人;检修各类农机具108282台(套)。

再次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监督、督促我州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便于我们更好的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服务好我州“三农”工作。谢谢!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