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部门目录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 >> 正文
  • 索引号:nyncj-/2020-11100011
  • 公开目录:公开
  • 发布日期:2020-11-10
  • 标题: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8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8号提案的答复

A

公开

楚农复〔2020〕63号

对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8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楚雄州委:

您提出《关于加快楚雄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增长极。“十三五”以来,全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和州委“1133”发展战略,高举“生态旗”、打好“绿色食品牌”,着力建基地、强主体、搭平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延伸以粮油、肉制品、果蔬、食用菌、调味品、饮料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打造县域绿色食品加工集群,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速发展。2019年,全州完成农产品加工总产值653.93亿元(含烟草103.3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62.16亿元。农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75:1,高于全省1.6:1的平均水平。

二、多措并举,狠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以来,州委、州人民政府把农产品加工业列入全州支柱产业之一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定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花卉、中药材、食用菌为全州打造“绿色食品牌”的重点产业,采取多种措施,狠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一)建好“绿色食品”第一车间。2019年以来,紧扣市场和加工龙头企业需求,加快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全州示范创建“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543个。抓牢“米袋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69.5万亩,粮食产量123.78万吨;发展绿色蔬菜147.57万亩、产量250.4万吨,优质水果59.02万亩、产量42.66万吨,野生菌保育200万亩、栽培人工食用菌400万平方米、食用菌产量2.6万吨,核桃600万亩、产量6.68万吨,农作物繁制种16.2万亩、产量14万吨,中药材46.9万亩、产量4.5万吨,花卉8.85万亩、产量13.32亿枝,魔芋17.9万亩、产量35万吨;山地牧业生态化、规模化发展,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278.83万头、23.65万头、107.99万只、1497.96万羽,肉类总产量32.4万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38.85亿元。(二)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截至2019年底,全州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01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龙头企业95户、数量居全省第2位;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企业51户。同时,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352个、社员24.2万户(人),发展家庭农场767个,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分别为4293户、17885户;培育农产品加工主体7.52万个(户),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835户(规模以上农加工企业171户),个体工商户及其它主体7.4万户(个)。(三)加快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了国家阶段性创建评估验收,正进一步修订完善总体规划,以“一核九区”为重点推进建设;楚雄工业园区赵家湾生物产品加工区被认定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入驻重点企业23户;大姚生物产业工业示范园区被认定为云南省生物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入驻重点企业16户;元谋冬早蔬菜及热带水果产业园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建设,作为园中园核心区规划建设的热带果蔬科技园完成投资1.12亿元,开发整理土地2500亩,引进种植4个新品种葡萄1000亩、凤梨释迦300亩、软籽石榴200亩和千亩特色蔬菜,现代种业科技园被认定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姚安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着力推进青美高效农业示范园、滇西蔬菜物流园及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肉牛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建设;永仁芒果产业园建成全国单体连片面积最大、规模达4万多亩的晚熟芒果基地;禄丰花卉休闲产业园规划以彩云镇为中高端花卉生产核心区,以武易高速公路为鲜切花卉产业带,联动金山稻田田园综合体开发。(四)统筹项目及资金,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设施装备水平。2018年-2020年,累计争取中央购机补贴资金9865万元,其中:兑付农产品初加工及其它农业机械设备补贴资金7694.14万元,支持广大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产品初加工及其它农业机械设备2.1万台(套)。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打造“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建设 、“一县一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等重点项目资金共18000多万元,统筹协调将部分项目资金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农产品加工设备设施,努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目前,全州共建成以果蔬为主的保鲜冷藏库724座,静态库容达37.9万立方米,新增贮藏能力约8万吨,购置谷物烘干机40余台(套),日烘干能力达400吨以上。(五)坚持品牌战略推动。截至2019年底,全州累计有 231个经营主体618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其中:有机食品45个、绿色食品 409个(目前认证数量全省第一)、无公害农产品16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累计认定农产品原料种植基地面积 89.22万亩、产品产量 64.45万吨、产值35.11亿元;养殖业地理标志农产品武定鸡253万羽、楚雄撒坝猪、楚雄滇撒猪130万头、无公害活鸡7.9万只,产值11.5亿元。名牌名品名企创建取得新突破,累计获得认定“云南名牌农产品”46 个,“大姚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累计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7个,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20佳创新企业”3户;组织开展评选出了楚雄州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五强企业”和“五佳企业”。(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推进楚雄高原粳稻繁育中心、元谋蔬菜种业科技园和南繁制种基地、冬繁制种基地建设,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强化现代种业科技支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院校企合作,创建一批院士和专家工作站。目前,全州累计建成各类院士专家工作站109个,其中:涉农院士专家工作站数量达70%以上;支持企业申报创建省级技术中心29个,州级技术中心90个;全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七)推进农产品市场交易及流通体系建设。2019年,全州新建农贸市场11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5个,累计建成各类农贸市场167个,其中:县城以上农贸市场79个;争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9个,获得中央专项资金1.6亿元,基本建成州、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电商网络销售额达14.5亿元。(八)抓好服务保障和纾解难题。一是以开展联系服务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三进三看解难题”活动为载体,扎实抓好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全州现有401户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已复工的为385户,复工率为96%,企业已到岗总人数为27733人,人员复岗率为97%,平均到岗人员月工资为2648元,企业目前完成营业收入139.78亿元,同比增长-5.6%,综合达产率为90%。二是健全完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融资担保平台和工作机制。州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试行)》(楚政通〔2017〕92号),建立州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2750万元。建立了“政银企担”工作联动机制,整合农业产业化、山地牧业、林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担保费给予适当补贴,2017年—2020年9月,州内两家融资担保机构累计担保“三农”贷款1369笔、75072万元,其中:2020年1-9月,累计新增担保391笔、担保贷款金额22321万元。2018年和2019年,两批共兑现247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担保费补贴资金585.28万元;此外,组织推荐稳产保供“菜篮子”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重点企业名单,截至今年9月底,审核推荐上报6批共186户金融支持企业名单,申请贷款需求总额为17亿元。三是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负担。落实农业龙头企业电价优惠政策,我局与州发改委共同研究联合发文,对我州截至2019年12月底前认定的国家和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电给予价格优惠扶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兑现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补资金490万元,补助支持3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98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2019年-2020年6月底,全州完成农业保险理赔共计3717.52万元,其中:种植业保险完成赔付1264.67万元,养殖业保险完成赔付2452.85万元。四是组织做好“绿色食品牌”投资奖补政策申报工作。五是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培训和“彝 乡有好货助企促销活动”。

三、下步工作计划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随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形成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认真吸纳你们提出好建议,围绕《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及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认真谋划编制好《楚雄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把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强化举措,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加快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研究和落实好国家和省级出台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推动“地、钱、人”等政策落地。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大力培育国家、省、州、县四级龙头企业梯队,打造知名企业品牌,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新雁阵”。同时,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领军型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有机衔接,推动联合发展、抱团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三是提升冷链物流设施。以国家全面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包装和争取立项实施,全面提升我州生鲜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引导加工龙头企业重心下沉,到乡村投资建设原料基地、乡村工厂、加工车间、村办企业、乡镇企业等,把就业岗位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四是加快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加工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科技化水平。五是搭建平台载体。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示范建设,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板块。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0年10月16日

联系人及电话:袁瑞东   0878—3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