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前作肥料的施用和利用情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科学合理施用高效环保控释配方肥,促进主要粮食作物绿色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特制定本意见。
水 稻
一、品种选择
根据各地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肥料利用率高的品种。粳稻区可选择楚粳27号、楚粳28号、楚粳37号、楚粳39号、楚粳40号、云粳37号、云粳38号、云粳39号等;籼稻区可选择宜香和两优系列良种。
二、因土施肥
根据水稻土壤质地状况制定相应的施肥技术方案。粘性土,要减少化肥施用总量,适当降低中层肥和分蘖肥用量,并根据分蘖和叶色的长势情况,合理施用穗肥;砂性土,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并根据作物长势调整每次施用量。
三、因前作施肥
前作是麦类的田块,氮肥可在推荐施肥量的基础上追加2~3千克;前作是豆类、油菜、蔬菜、绿肥或冬闲的田块,氮肥可在推荐施肥量的基础上调减3~4千克。氮肥作为中层肥和分蘖肥的比例可达80%;穗肥可视田间苗情酌情而定,一般不超过20%,于水稻主茎拔节(基部节间伸长0.5~1.0㎝,幼穗分化期)施用。
四、增施有机肥
采取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底肥要坚持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用1000~1500千克;在农家肥源有限或缺乏的地方,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00~150千克。
五、精准施肥
粳稻区(海拔1500~1900米):目标产量650千克/亩以上,亩施用控释肥(N-P2O5-K2O=24-6-10或相近配方)40~45千克作中层肥,分蘖肥和穗肥亩追施尿素5~11千克。
籼稻区(海拔1300~1500米):目标产量650千克/亩以上,亩施用控释肥(N- P2O5-K2O=24-6-10或相近配方)30~35千克作中层肥,分蘖肥和穗肥亩追施尿素8~10千克。
缺锌区域隔年施用硫酸锌1~2千克/亩;在土壤pH值较低的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千克。
六、推广生态种植
推广稻田养鱼、养鸭技术,促进养分分解,利用鱼、鸭排泄物,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种植效益。
玉 米
一、品种选择
根据各地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肥料利用率高的品种。海拔1900m以下区域可选择楚单7号、北玉16号、北玉21号、云瑞47、云瑞88、五谷1790等;海拔1900m以上区域可选择云瑞999、云瑞505、纪元8号等。
二、因土施肥
根据耕地土壤类型特点制定相应的施肥技术方案。红(黄)壤和燥红土性耕地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增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调节土壤酸性;紫色土和紫色性水稻土、应适当调减磷、钾肥用量。
三、因前作施肥
前作是麦类的田块,氮肥可在推荐施肥量的基础上追加2~3千克;前作是豆类、油菜、蔬菜、绿肥或冬闲的田块,氮肥可在推荐施肥量的基础上调减3~4千克。氮肥用量的20~30%作底肥、20~30%在5-6片展开叶时追施苗肥壮杆、40~60%在9-11片展开叶时追施杆肥攻穗。
四、增施有机肥
采取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底肥要坚持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用1000~1500千克;在农家肥源有限或缺乏的地方,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00~150千克。
五、精准施肥
1、基追结合施肥法
海拔在1900米以上地区:目标产量650千克/亩以上,亩施用玉米专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或相近配方)35~40千克作基肥,杆肥和穗肥亩追施尿素19~26千克。
海拔在1900米以下地区:目标产量650千克/亩以上,亩施用玉米专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或相近配方)40~45千克作基肥,杆肥和穗肥亩追施尿素26~35千克。
缺锌区域隔年施用硫酸锌1~2千克/亩;在土壤pH值较低的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千克。
2、一次性施肥法
海拔在1900米以上地区:目标产量650千克/亩以上,亩施用控释肥(N- P2O5-K2O=28-6-8或相近配方)50~55千克作基肥。
海拔在1900米以下地区:目标产量650千克/亩以上,亩施用控释肥(N- P2O5-K2O=28-6-8或相近配方)55~60千克作基肥。
缺锌区域隔年施用硫酸锌1~2千克/亩;在土壤pH值较低的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千克。
六、推广规范化间套种植
少耕覆盖,推广规范化间套种,用养结合,保持水土,增加种植收益。
马铃薯
一、品种选择
根据各地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肥料利用率高的品种。一般可选择合作88号、丽薯6号、丽薯10号、青薯6号、青薯9号等。
二、因土施肥
根据耕地土壤类型特点制定相应的施肥技术方案。红(黄)壤和燥红土性耕地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紫色土和紫色性水稻土应适当调减磷、钾肥用量;棕壤、黄棕壤应适当增加磷肥用量。
三、因前作施肥
前作是麦类的田块,氮肥可在推荐施肥量的基础上追加2~3千克;前作是豆类、油菜、绿肥的田块,氮肥可在推荐施肥量的基础上调减2~3千克。氮肥总量的50~60%作底肥或种肥施用,40~50%作苗肥和蕾肥施用。
四、增施有机肥
采取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底肥要坚持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用1000~1500千克;在农家肥源有限或缺乏的地方,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100~150千克。
五、精准施肥
目标产量2500千克/亩以上,亩施用马铃薯专用配方肥(N-P2O5-K2O=10-15-20或8-8-10)40~50千克,现蕾初期亩追施尿素8~13千克;目标产量1500~2500千克/亩,亩施用马铃薯专用配方肥(N-P2O5-K2O=10-15-20或8-8-10)40~50千克,现蕾初期亩追施尿素4~8千克。
六、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推广应用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增加种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