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海拔2000多米也能种,平均亩产711.86公斤
“楚粳54号”落地迪庆喜丰收
秋风拂过,稻菽飘香。10月10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和迪庆州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迪庆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实施的“楚粳 54号”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进行省级田间测产验收。


在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塔城村各倮小组,饱满的稻穗随风摆动,空气中弥散着稻谷的清香。“楚粳 54号”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由78户组成,种植面积300亩,海拔2000米,在耕整地、育秧栽插、植保、收获等环节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

测产验收现场,专家组随机选取三块稻田进行实收测产,经称重量、除杂质、测水分、量面积等程序后,按云南省主要粮油作物测产工作方案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产量为每亩711.86公斤。
“通过现场测产,‘楚粳54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食味优良的特征。”测产专家组组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郭咏梅博士介绍:“‘楚粳54号’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750公斤左右,适宜种植海拔从1500米至1850米,突破到2000多米,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和推广前景。”

海拔2000多米、水稻亩产超700公斤,对于当地群众来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望着金灿灿的谷子,塔城村各倮小组藏族村民蔡建春兴奋地说:“一亩稻田能收这么多谷子,科学种田真是好。”蔡建春是3号田块的主人,他告诉记者:“我家这块田往年亩产最多就是400多公斤,没想到今年增产这么多。”

“楚粳54号”是楚雄州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21年一经审定推出,就以产量高、适应性广、食味优良等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2023年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后在全省多地推广种植。目前全省推广种植面积近10万亩。

“通过测产验收,标志着高原粳稻‘楚粳54号’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喜获丰收,该品种适应种植范围更广。”楚雄州农业科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文忠说:“将把好的品种和技术集成在一起,带领农民科学种田,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记者 赵文丽 黄曌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