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
  • 索引号
  • 文号
  • 来源种植业与农药管理科
  • 公开日期2021-09-26

对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024号提案的答复


A

公开

楚农复〔2021〕63号

对州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024号提案的答复

元谋县政协委员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我州自然资源禀赋以元谋为核心加速推进种子产业发展”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楚雄州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突出、光热条件好,历年平均气温16.4℃、平均降雨量862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312小时,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海拔在400~3500米之间,囊括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等7个农业气候类型。生物类型多样,有6000多种野生植物,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87种;适宜100多种栽培作物和饲养畜禽生长繁殖,为滇中地区绿色明珠和生物资源宝库。全州国土总面积2.93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6.06%。全州10县市大部分乡镇依傍楚雄州北部金沙江、南部红河流域及东部乌蒙山、西南哀牢山、西北百草岭山脉,土壤、气候、光热条件配合良好,农业生产用水,直接来源于自然降水,适宜多种粮、经、果和畜、禽、渔生长繁殖。农业生态环境总体呈现“一大亮点”(生态楚雄、绿色农业)、“两大优势”(光热资源独特、生物资源独特)、“三大特色”(多季节生产、多品种荟萃、多产业并存),农产品具有四季生产、周年上市的特点,享有“中国冬早蔬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世界野生菌王国”美誉,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西南最大、中国最优、世界知名“育种天堂”的一片沃土。

一、种业发展现状

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种业翻身战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州重要部署,突出重点,创新发展,农作物种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

(一)优势农作物品种繁育推广全省领先。一是以楚粳系列为代表的水稻品种选育能力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2000年以来,相继育成了云南仅有的3个超级稻品种楚粳27号、28号、37号。2009年,在弥渡县和禄丰县实施楚粳28号2个百亩示范方,其中:弥渡县寅街镇头邑村连片示范102亩,经省农业厅组织省、州、县专家现场验收,平均亩产988.77千克,创水稻百亩平均亩产世界纪录(其中:有一块田亩产高达1023.65千克,亩产超过吨粮)。截至2020年,共育成省审定合格品种33个,其中:6个品种评为全国、云南省粳型优质米品种、13个品种获国家新品种权保护、3个品种成为云南省仅有的超级稻品种,特别是楚粳39、40、44、45、48、49等一批香、软型优良食味新品种,达国标二级品种,优质率为80%。2020年,在全省推广种植楚粳新品种400万亩,占全省适宜稻区种植面积的89.3%,成为楚雄州和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全州所繁育生产的良种推广到了云、贵、川三省的13个地州45个县市,年度推广良种面积最高达250万亩,促进了适宜地区水稻粮食生产的增产增收。近年楚粳水稻良种被引种到西藏察隅、湖南隆回、陕西汉中等地区;二是蔬菜新品种选育具有新优势。位于元谋县的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先后选育的3个花椰菜、2个番茄新品种获农业农村部登记,云南金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选育的8个番茄新品种也获农业农村部登记,云南思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花椰菜、黄瓜、南瓜等5个品种种子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云南金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8个番茄新品种获农业农村部登记,年推广面积1万多亩;楚雄州农科院选育的“楚魔花1号”2020年繁种面积4万多亩,产值达10亿元。

(二)冬繁制种基地初具规模。元谋县常年有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的96家省级科研院所和大中型种业企业在元谋南繁种业基地从事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鉴定、扩繁工作。本地育繁种企业(合作社)19个,参与南繁育种的农户10000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3。育繁种总面积16166亩,品种30余个,繁制种已经成为元谋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2017年,元谋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实施了“国家麦类蔬菜科研冬繁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元谋已成为以春小麦为主的粮油、蔬菜国家级第二大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全国最重要的南繁育制种中心,辐射带动永仁、武定、牟定等周边地区发展冬繁制种。全州现有冬繁制种企业和合作社28家,常年育繁种2万亩左右,产值达2亿元以上。

(三)现代种业主体逐步壮大。全州从事种业的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1家,总产值达20亿元,其中:农作物种子龙头企业8家,产值1.8亿元;特色畜禽种业龙头企业10家,产值4.5亿元;种苗生产龙头企业11家,产值12.9亿元。仅元谋县就有30个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社会化服务,共建成育苗钢架大棚486个,设施面积46万平方米,育苗规模6亿株/年,蔬菜育苗产值2.4亿元,全县茄果类蔬菜实现了100%的工厂化育苗,蔬菜种苗远销省内保山、德宏、红河等州市和四川省攀枝花、西昌等地区。

(四)楚雄种业品牌影响力初显。楚雄州人民政府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连续举办了4届“云南·元谋蔬菜种业博览会”,通过科技入楚合作交流、招商引资等途径,天津、上海、四川等地区一大批种业龙头企业纷纷到楚雄州适宜区建立繁种基地,楚雄州作为我国海南之外的最佳制繁种“天堂”的区域优势逐步显现,楚粳系列水稻品牌优势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

(五)种子市场监管不断加强。2008年全国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楚雄州撤销种子公司,保留种子管理站并并入州县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大队),2020年农业执法机构改革,2021年3月州级撤销农业行政执法支队,保留州种子管理站(编制12人)。全州种子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品种保护、备案登记等技能培训,加大法律法规宣传,联合市场监管、公安、供销等部门,定期抽查种子质量、主动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无证、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种子违法行为,有效保证了全州公平公正的种子市场环境。

二、持续推进元谋种业发展

(一)财政加大支持种业发展相关投入力度。2021年,上级下达楚雄州支持种业发展相关资金8570万元,有效推动我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其中:“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省级补助资金6000万元,分别支持元谋县蔬菜产业和南华县野生菌产业发展、元谋县蔬菜产业集群项目和禄丰市花卉产业集群项目;下达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和植物新品种保护资金110万元,用于双柏县、元谋县、武定县3个县农业种业发展及保护;中央农业种业发展资金60万元,用于对撒坝猪种植资源保护、利用和育种创新能力提高等相关工作。

(二)加强种子产业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力度。着力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18条措施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全州种子产业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工作。一批农作物种业方面的专利和商标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了农作物种业市场竞争力,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认定和知识产权园区试点示范工作。今年全州推荐上报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1户,经过省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评审公示,确定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17户企业为2021年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组织推荐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申报云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工作,已经完成了答辩和专家评审工作。通过开展企业和园区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知识产权运用和品牌价值不断显现。

(三)扶持种业龙头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大力扶持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元谋县种子产业龙头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品牌培育建设。一是组织思农公司品质管理部经理吴重宣同志参加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培训学习,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的专家讲授了卓越绩效模式、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帮助树立种子产业高质量品牌形象,在2021年第四届州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中,将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列为重点培育对象,指导该公司完善管理、自我评价和填报材料。现在该公司已通过申报资格审查、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等程序,评审得分居前。二是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质量管理学会多名质量管理专家,于8月12日至13日深入思农公司开展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解答质量管理、专利申请和保护、种子质量纠纷解决等多方面的问题。

(四)圆满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和普查工作任务。楚雄州2020年9月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来,涉及普查的9个县普查收集工作进度参差不齐,采取了边收集普查数据、边调查收集资源的方式,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开展。针对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普查历史年限跨度大、普查数据内容广、涉及部门多的特点,各普查县普查与收集工作组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广泛查阅历史资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资源线索,最大限度确保普查数据全面、真实,确保征集资源任务完成。

三、认真谋划我州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

经认真总结分析,楚雄州种业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龙头企业种子加工能力不强。近年来虽然元谋县培育了一批种业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科技力量严重不足。没有水稻等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以及品质育种的相关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与之国内外先进技术相比,育种工作仍停留在表型选择和育种家的经验之上,后代选择仅凭外观观察、咀嚼口尝等经验,随意性较大,育种效率不高,难以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分子辅助遗传育种”的转变。三是种子繁育基地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投入不足,制繁种基地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四是种业科研用地保障不足。近年来由于元谋冬早蔬菜、热带经济林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迅速,高效经济作物与南繁种业争地矛盾日趋突出,冬繁租地难度较大,科研用地保障不足。五是生物安全风险加大。元谋冬繁的种子“来自全国,又走向全国”,客观上为有害生物传播提供了通道。受制于植物检疫手段的落后,人员和经费的不足,检疫难度大,安全隐患突出,有害生物扩散风险加大。针对以上问题,为抓好种业发展规划布局如下:

以打造全国“育种天堂”为目标,充分发挥种子、种苗、种畜、种禽等良种繁育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快建设元谋县国家级种业基地,建设楚雄市优质粳稻良种、花魔芋繁育基地、南华县食用野生菌仿生栽培基地、禄丰市和姚安县花卉种苗繁育基地,加快楚雄良种肉牛快繁中心、姚安云岭牛扩繁场、双柏滇中黄牛育种场等核心育种场、扩繁场、改良站、改良点建设。到2025年,全州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一体的农作物繁种基地10万亩、林木种苗基地1.2万亩、种畜禽场10个,种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以上。

(一)推进现代种业基地建设

1.创建元谋县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5万亩。一是以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创业、科创及种植资源圃组成为种业核心区,以京昆高速为发展轴线,围绕蔬菜制繁种示范基地、麦类制繁种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无病毒种苗繁育示范基地进行建设,打造元谋南繁种业创业创新高地。二是创建楚雄市国家西南高原粳稻现代种业产业园。为保障我省及西南地区粮食安全和高原粳稻良种供给,实现西南高原粳稻年种植600万亩以上的目标,规划在楚雄市建设占地300亩的西南高原粳稻育种研发中心,以楚雄市吕合、苍岭、东华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粳稻良种扩繁基地5万亩,打造育繁推一体化高原粳稻现代种业产业园。

2.打造国家花魔芋良种繁育基地。规划建设占地350亩的花魔芋良种选育和繁育中心;以企业和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重点在楚雄市、南华县、姚安县、牟定县、武定县海拔1800米—2400米的区域,规划建设花魔芋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基地8万亩,带动全国花魔芋产区良种覆盖率提高30%以上。

3.打造国家双低优质油菜繁制种基地。依托云南省第一个油菜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李根泽专家工作站),以牟定县为核心,规划建设1万亩双低油菜繁制种基地和5万亩油料生产基地。

4.打造云南特色畜禽良种扩繁基地。分别规划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遗传资源保种场2个和3个、国家级和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个和40个,对现有100个种畜禽扩繁场进行提升建设。

5.打造云南智慧种苗繁育基地。以元谋县、姚安县为重点发展蔬菜工厂化育苗,以大姚县、永仁县为重点发展坚果和水果种苗繁育;以禄丰县、姚安县为重点发展花卉种苗繁育;以双柏县、武定县、南华县为重点发展特色中药材种苗繁育。

6.打造云南特色果蔬种苗繁育基地。以元谋、姚安重点发展蔬菜工厂化育苗,大姚、永仁重点发展坚果和水果种苗繁育。

7.打造云南珍稀食用菌繁育基地。以南华、楚雄为重点,开展野生菌保育面积200万亩,人工食用菌繁育面积450万平方米。

8.打造云南特色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以双柏、武定、南华3县重点发展特色中药材种苗繁育。

(二)实施现代种业强农工程

1.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全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保存种质资源6000份以上,培育绿色、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30个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加大“撒坝猪”“滇中黄牛”“武定鸡”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保护力度,国家级、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率达90%以上。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育种联盟,充分发挥企业在育种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提升种业基地生产能力。制繁种基地高标准农田改造覆盖率达90%以上,面积达20万亩(蔬菜、麦类等冬繁制种7万亩,水稻制繁种5万亩,花魔芋制繁种8万亩),种苗繁育能力达50亿株以上,全州完成畜禽良种场改造提升30个。

2.提升种业企业综合实力。引进和培育国家级种业龙头企业1-2户,省级种业龙头企业10户,特色畜禽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3户。

3.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加强种子品种权保护力度,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品种管理制度,健全种业企业准入和行为规范制度,强化种业安全保障的产业监督制度。

4.提升种业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云南·元谋蔬菜种业博览会”等平台载体的宣传推介作用,着力培育种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楚雄种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下步工作措施

近年来,元谋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种子繁育基地和南繁制种基地,在全州推进“育种天堂”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局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种业项目争取及蔬菜种业博览会的举办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元谋种业发展也还存在诸多瓶颈制约。下步,州农业农村局将紧扣全州现代种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举措,加大“冬繁种业基地”品牌宣传力度,构建种业以冬繁为核心,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育繁推相结合的模式,建成特色鲜明、高规格、高起点的种业基地,实现冬繁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将元谋打造成为行业龙头、云南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种业生产研究冬繁基地,促进全州现代种业发展。

(一)持续加强跟踪对接。积极向上沟通对接,力争将元谋县现代种业产业园优先推荐申报为2021年国家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国家产业园1亿元项目资金支持。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整合全省种业科研院所及种业人才力量,在元谋建设国家麦类及蔬菜(十字花科)种业研发中心和种业孵化园区,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全国、甚至国际知名制繁种企业落户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区。

(二)加强种业发展资金筹措。一是努力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科学合理编制种业发展财政收支预算,结合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际,按照中央、省级政策求将必要的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需求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保障。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多向上级财政部门对接汇报,争取更多上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支持发展我州现代种业项目支出。三是完善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加大跨部门项目资金统筹力度,集中解决农村村组主导种业产业、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等难点问题,提高种业项目资金投入的精准度和使用效益。四是“撬动”金融及社会资金。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关于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要求,继续做好小额信贷贴息工作。采取按季贴息、借款人先支付财政后补贴的方式进行贴息,并及时督促县级安排好财政贴息资金,切实满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需求,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等政策落实。继续落实好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金额的1.5%给予担保费补贴的政策。落实好楚雄州绿色基金和《楚雄州绿色产业发展项目库管理办法》相关政策,转变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充分发挥金融及社会资本的作用,支持好已入库的94个楚雄州绿色产业投资项目建设。

(三)不断完善种业基础设施。立足元谋,服务全国,主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单位粮食、蔬菜育种材料加代和新品种(系)原种繁殖等育种工作提供良好的配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每年在两地进行杂交育种工作,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良种繁殖和示范推广为全国粮食、蔬菜安全提供基本保障。持续加大元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向省级有关部门请求将元谋县列为全省最大的南繁种业基地进行扶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县一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资金上给予更大支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元谋种业基地生产基础设施水平。

(四)提升种业行业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水平。一是提升标准化水平。指导种子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积极向上级争取实施以育种为核心的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提升我州涉农标准制定运用水平。二是全面加强我州种子产业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工作力度。加强“楚粳”系列水稻、蔬菜种业等涉及种子产业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保护,研究“楚粳”系列水稻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地理标志保护,实施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程,推动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在助力精准扶贫、打造区域品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等方面作出示范,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三是继续在种子企业中推行ISO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荐种业龙头企业参加各级质量品牌奖项评选,在质量月、认证认可日、中国品牌日等各类活动中加强我州种业品牌宣传推广,在各类质量品牌项上给予种子产业重点关注。

(五)着力培育种业市场主体。从资金和政策等各方面予以扶持,实现农业经济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不断扩大育苗企业的经营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培育种苗繁育基地工厂化育苗龙头企业。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种苗繁育基地育苗的发展进程。充分发挥种业重点龙头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应用、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扶持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能力提升建设,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与优势科研院校单位深度合作,引进科研育种高层次人才、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资源整合,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有较强育种基础的种子企业增强科研投入,与科研单位有效开展项目、技术和人才合作,充分利用育种资源,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

(六)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技术支撑力度。缺人才、缺技术是我州加速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要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对引进种业发展方面的高学历人才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利用元谋多年制繁种技术基础和元谋育种资源条件,建立高质量种质资源保存库并对收集保存的蔬菜种质资源主要指标进行鉴定评价,联合方智远院士团队以及张仲凯、朱海山、尼马扎西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按照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运作方式,建立作物种质资源引进及品种创制体系平台,通过资源创制、品种创新、良种繁育、示范展示、引领发展、信息共享和社会服务等措施减少蔬菜生产对省外及国外高价种子的依赖性,降低农民购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高省内种子企业持续竞争力,大力促进云南省种子产业发展。

(七)继续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品种审定、登记和备案管理制度,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管理,健全州、县(市)两级种子管理机构,明确种子管理职责。扎实开展种子行业管理和种子行政执法,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创新数字化、信息化监管手段,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侵权,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打造健康有序的种业市场环境。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你们对全州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你们能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一如既往地支持全州“三农”工作。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1年9月9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轴 0878—3135500

抄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州政协提案委。

上一条:对州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26号建议的答复
下一条:对州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12号建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