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楚雄州通过抓产业、育主体、强科技、优服务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起稳固高效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35元,同比增长5.9%。
农村群众在中药材加工企业车间加工茯苓药材
抓产业发展,注入增收新活力。楚雄州依托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示范创建项目,聚焦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现代种业等十大重点产业,不断挖掘增收潜力。以花卉产业为例,通过实施花卉“三个百亿”工程,鲜切花面积和产量常年稳居全省第二,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量同步增长,其中中药材产量增幅达20%。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经营净收入稳步提升,今年一季度,实现人均经营净收入1594元,同比增长7.1%,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
花农在姚安县花卉种植基地采收玫瑰花
抓主体培育,搭建增收新平台。楚雄州把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作为联农带农的关键抓手,一方面强化“一把手”招商,引进实力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用好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发挥主体联农带农纽带作用。目前,全州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5户,年营业收入322.21亿元,带动农户增收51.24亿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774户、全国家庭农场7376家。这些主体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更提供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一季度,全州农村群众人均工资性收入1929元,同比增长3.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
楚雄州高素质农民培训成果展现场
抓科技培训,开拓增收新局面。楚雄州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等行动项目,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现代种业研究院、有机农业研究和种业联合实验室,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科技赋能让农民种养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为持续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元谋县培育的优质粮种和果蔬种苗
抓保障服务,开辟增收新路径。楚雄州主动思变求变,出台《楚雄州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指导意见》等文件,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在模式创新上,筛选出13个联农带农典型案例供全州学习借鉴;在资金支持上,今年争取农业惠农补贴3.45亿元,投入财政衔接资金7.39亿元实施产业项目487个,兑付联农带农奖补资金1576.09万元,同时还争取州级财政资金200万元培育乡村振兴CEO,全方位为增收保驾护航。
楚雄州通过多维度发力,构建起“产业引领、主体带动、科技支撑、服务保障”的联农带农促增收体系,让农民在产业链上获得更多收益。下一步,楚雄州将聚焦产业就业、政策兑现、精准施策、改革创新“四轮驱动”,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拓展“幸福里”平台就业、及时兑付惠农补贴、深化农村集体“三资”改革等举措,通过精准发力、典型引路,确保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