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坚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领,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方向,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标准,大力实施绿美乡村行动,推动和美乡村增“颜”提“质”。
(一)“一张蓝图”作引领,加强统筹谋划。聚焦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盘棋”,紧扣生态宜居“一根弦”,铺开绿化美化“一幅画”,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楚雄市绿美乡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绿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专班推进、现场推进、示范引领、考核奖惩”机制,提出“一区、两片、三点、四带”的主攻方向,“四坚持、五融合、六促进”的主要路径、“六个绿”的主要抓手,瞄准绿美乡村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闪光点”,突出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采取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依景造势的方式推行多样化、多元化绿化美化建设模式,促进村庄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努力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村在园中”的绿色生态家园,统筹推进绿美乡村建设。
(二)“两个目标”定任务,结果倒逼工作。坚持绿化美化亮化“三结合”、绿地林地湿地“三地同建”、村庄美田园美山林美“三美同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叠加”,在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的基础上,紧盯绿美乡镇和绿美村庄建设“两个目标”,重点提升乡村绿化美化,重点发展乡村生态产业。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绿美乡镇5个,省级绿美村庄6个,州级绿美村庄530个,市级绿美村庄1500个,以绿美乡镇、绿美村庄创建示范带动龙川江沿岸绿美乡村示范区,国省县乡村交通干道沿线、“两江六河”干流沿岸、紫溪山哀牢山沿线绿美乡村建设示范带打造。
(三)“三项机制”强保障,促进比学赶超。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集中发力、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建立“五个一”资金保障机制,实现财政资金投入一点、项目融资解决一点、集体经济拿出一点、群众投工投劳自给一点、社会力量支持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必要投入。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创新“五个一批”实施项目机制,做到整合项目一批、集体资金支持一批、以奖代补建设一批、村组自发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帮扶一批,有效整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项目,实施绿美乡村建设。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内容,执行好发动群众献好一份爱心、建好一户设施、管好一个庭院、栽好一颗绿植、护好一片区域“五个一”工作机制,激发群众绿化美化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局面。
(四)“四个重点”求突破,彰显绿美成效。围绕“产业美、城乡美、生态美、庭院美”的目标,抓治乱,拓宽深化村庄清洁行动范围,有效清理陈年垃圾,整治残垣断壁等,2025年,全市累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30485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517.9吨;抓增绿,巩固拓展绿美乡村三年行动成果,抓好“四旁”“四地”“一院”绿化,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全市共改造建设“三园”18494个,增绿补绿12.3万平方米,植树17278株,累计建成绿美村庄2036个;抓美村,创新开展“秋风行动”和实施“全域净美、千村和美”不断提升村庄品质,全市累计创建“千万工程”精品村24个、“千万工程”示范村10个、提升村426个、整治村1250个;抓兴业,围绕以“节”促旅,以“旅”带农,发展“绿美+”“农旅+”“节庆+”经济,依托紫溪彝村、东瓜朱洗冲、东华小伍排等旅居村,举办子午油菜花节、紫溪镇樱桃节等节庆活动,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撰稿人:宋永莉、胡恩智、庞龙 审稿人:鲁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