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年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新变化和农业植物疫情防控新要求,楚雄市植保植检站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切实加强检疫性有害生物控制和植物检疫执法工作,有效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扎实开展监测调查。为防止外地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危害,防止本地检疫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认真开展监测调查,明确全年的监测任务,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开展监测调查。截至目前,已开展监测调查15次,报送疫情月报3期。
二是规范检疫工作程序。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规范检疫工作程序。截至目前,已对全市5家制种企业42个种子品种、20批次21500公斤植物及其产品,开展田间调查、现场检查、抽样检测和档案记录等工作,严防疫情随植物及植物产品传播。
三是加强疫情阻截防控。自2014年7月在我市的鹿城镇彝海社区首次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以来,为了控制红火蚁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辖区内红火蚁分布情况、传播方式和危害特点,制定监测防控技术方案,进行分区治理、分类施策,科学防控红火蚁,最大限度控制疫情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从今年1月至今,共开展红火蚁监测防控6天次,防治示范面积300亩,带动防控面积2500亩。
四是抓好日常监管。定期组织植物检疫执法人员深入城区及坝区乡镇开展农作物种子产地检疫证号专项检查及治理行动。截至目前,已出动执法车辆5台次,执法人员21人次,检查23户农资经营单位,检查农作物种子产品125个次。(供稿人:王维 段晓东 审核人:陈元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