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 索引号:nyncj-/2024-0830025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30日 10时49分
  • 标题: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字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楚雄州委:

你们提出《关于推进楚雄州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提案交由州农业农村局主办,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办。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并将建议科学贯穿于2024年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中,发挥农办督促协调作用,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压紧压实涉及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的部门工作责任,确保提案事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促进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二、关于提案中反映的问题

你们在十一届州政协委员第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楚雄州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的提案》(第11030126号),一是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实事求是地指出了部分村干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动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村党组织落实落细工作责任还有差距。二是关于现有政策未用活用尽,落实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措施有差距,小额信贷政策宣传不到位,客观地反映了帮扶措施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关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反映的科技意识、产业规模小问题确实存在,机耕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还薄弱,也是我州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四是乡村振兴缺乏人才支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大中专毕业生不愿返乡,反映出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就业还有差距。我们研究认为,你们对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实事求是,精准客观,是我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努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的办理意见:一是科学确定重点产业体系。近年来,全州突出乡村产业特色,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楚雄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确定了“1+8+2”(1即粮食,8即蔬菜、水果、核桃、花卉、中药材、食用菌、肉牛肉羊、生猪,2即烟草、乡村旅游)农业重点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高端蔬菜、精品花卉、植物蛋白、畜牧业等十大基地建设,打造春果、夏菌、秋核桃、冬菜冬繁制种、精品花卉、山地牧业等四季生产、周年上市竞争优势。2023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6.15亿元,现价增速4.9%,可比价增速4.7%,可比增速全省排名第1位;2024年一季度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43亿元,现价增速排全省第3位。二是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州林草局共同研究启用耕地、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划定成果数据,联合下发文件。2024年4月26日省自然资源厅 省林草局联合下《关于启用耕地和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成果数据的函》,将2023年划定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从空间上依次扣减核实处置后永久基本农田、优化后城镇开发边界、2023年调整后公益林、已备案入库村庄建设边界及2023年现状耕地、建设用地,扣减面积合计8.3281万亩,最终确定全州划入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89.72万亩(不含国家库22.97万亩),已将国家库、省级库耕地后备资源共112.69万亩纳入州、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目前州、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批复,纳入国家、省级库耕地后备资源划定成果已启用,已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管理的园地、灌木林、其他林地草地仍然按照林地管理,全面加强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是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养殖业发展优势区,确定优势发展区,突出主导产业发展,科学确定楚雄市(优质粳稻)、禄丰市(花卉)、双柏县(中药材)、牟定县(腐乳)、南华县(野生菌)、姚安县(花卉)、大姚县(核桃)、永仁县(特色水果)、元谋县(蔬菜)、武定县(武定鸡)优势主导产业,先后实施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县、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多个“国字号”示范建设,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5个,列入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229个、数量居全省第2位,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在主导产业带动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2024年申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

(二)关于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进产业振兴良性互动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一是坚持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组织力,把土地、技术、市场、人才等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强化资源配置,除积极争取中央、省产业支持政策外,我州还制定实施《楚雄州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楚雄州金融支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扶持政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建立“一个重点产业推进工作组、一个重点产业工作专家组、一个重点产业行动方案、一批重点产业基地、一批龙头企业、一个工作调度会议”的“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推进落实,今年州政府主要领导召开花卉产业发展现场会议,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市场主导。在乡村产业发展,坚持市场主导,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8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户、省级龙头企业163户、州级龙头企业360户、县级龙头企业281户,953个涉农村委会,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三是强化联农带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在产业发展中,科学设计好利益分配模式,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让农民、企业、村集体都有收入,增强产业发展持续性,促进共同富裕。2024年一季度,全州820户农业产业化组织纳入统计,完成营业收入68亿元,实现总产值86.96亿元、上缴税金3336万元、利润总额4.3亿元;实现劳动者报酬3.5亿元,从业人员达34985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行政审批和风险防范实施办法(试行)》,严格落实单次流转土地经营权面积在2000亩以上的报省农业农村厅审批,1000亩—2000亩之间的报州农业农村局审批,500亩—1000亩报县市农业农村局审批,50亩以下的经发包方同意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规范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截至2023年底全州土地流转达57.92万亩。

(三)关于能人带动、村民参与,夯实产业振兴人才支撑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深入贯彻落实《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评选、创业经验宣讲和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强化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整合创业资源、发展创业平台,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扶持农民创业,发挥“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作用,对返乡农民工给予创业扶持,提供每人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设“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返乡人员依托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地方特色产业。2024年研究制定《楚雄州贯彻落实云南省支持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2024—2026年)任务清单》,组织引导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投资政策,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青年创业特点的项目指南,支持返乡青年从事个体经营,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头雁”项目、“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把本土青年中的种植养殖能手、专业大户等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发展带头人。2023年全州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512人,发放贷款金额达2.59亿元。加大生产和专业技能培训,2024以来开展种养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绣坊结合,构建“文明实践+骨干企业+协会(合作社)+绣娘”的模式,加大民族刺绣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关于党建引领、高效治理,切实引领保障产业发展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认真贯彻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市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健全县市、乡镇、村三级联创、整顿后进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组织建设,压紧压实村党组织抓好乡村振兴具体任务落实,持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村干部学历能力水平“双提升”行动,加强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督促工作队员履行好驻村帮扶五项职责任务,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激励驻村队员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持续落实村组干部全覆盖培训三年行动和学历、能力“双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把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列入年度重点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开展培训,提升村社区干部引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落实乡村振兴领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负面清单,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认真组织年度考核,评选“驻村工作标兵”。压实乡镇和派出单位责任,严格落实关心关爱措施,强化管理约束,督促认真履行驻村“五项职责”。严格规范县级以上机关从乡镇街道借调工作人员。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联农带农机制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等重点,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感谢你们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