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nyncj-/2023-0925003
- 公开目录:政协提案
-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5日 09时57分
- 发文字号:楚农复〔2023〕40号
- 发布机构: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对州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327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楚雄州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楚雄州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锚定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州目标,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高位推进,集成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成立了植物蛋白、肉牛产业、花卉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耕地保护与占补平衡等重点工作专班,建立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重点工作现场会议专项推进、重要指标季度调度督促、年终综合考评比拼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组织编制了《楚雄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楚雄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重点规划及专项规划,制定印发了《楚雄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楚雄州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楚雄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楚雄州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担保贷款实施方案》《楚雄州金融支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政银企担合作机制,强化金融创新支持,不断推进全州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其中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是楚雄州获省系列三年行动2023年上半年推进落实总体情况“好”评价10项工作中的2项。
(二)积极争取,一批国字号项目相继落实楚雄。加强汇报对接,争取国家示范创建项目建设和资金支持,提升楚雄州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2022年以来,我州成功申报落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元谋县、姚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元谋县)、国家南繁冬夏繁制种大县(元谋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姚安县)等14个国字号重点项目,作为全省唯一州市入选2023年全国20个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市并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奖励5000万元。
二、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加大农机具推广使用,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2023年,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429万元,不断加大农机具的推广使用。截至目前,全州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9.91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6.7万千瓦,机械化率达54.38%;有农机合作社57个,从业人员818人;有各类植保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研究会等统防统治组织机构334家,从业人员达1500人。2023年上半年,全州组织农机人员下乡指导服务1355人,组织农机技术培训1218场次37778人;春耕生产投入作业农业机械41.89万台,比上年同期38.1万台,增加3.79万台;完成农机作业面积529.78万亩,比上年同期482.12万亩增加47.66万亩。禄丰龙城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列为全省、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典型。
(二)加强科技培训,壮大知识型智力型农民队伍。一是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产业带头人、巾帼建功(女性专题)、青年先锋、种养大户、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训,2022年、2023年共培训5438人。二是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加大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2022年年底,全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达19.03万人;2023年上半年,全州培养达20.6万人;共培养选聘3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并纳入辅导员名录库管理,为3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辅导服务。三是构建多层次的乡村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电商人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楚雄彝绣工”劳务品牌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首届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南华县丁兰英当选全国98个新兴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四是农村创新创业主体蓬勃发展。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新格局,全面激发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全面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催生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全州建成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18个,发展农村创新创业经营主体373人,建成规模种养基地103个和农产品加工基地69个,带动就业人数2.54万人。
(三)加大劳动对象现代化配置力度,提升基本农田升值空间。一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底,全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8.53万亩,占全州耕地总面积的42.3%,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3万亩。2023年省下达我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9.75万亩(第一批任务7.77万亩,第二批任务11.98万亩)。截至2023年6月底,完成建设面积15.28万亩,(结转面积13.29万亩),完成第一批建设任务新建面积2.0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55万亩,改造提升面积1.66万亩。二是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用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土地纠纷仲裁机制,引导、组织农户在自愿前提下采取并地互换、经营权入股、集体统一整理流转等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增值保值作用。全州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达52.94万亩,其中:出租(转包)48.83万亩,入股0.56万亩,其他流转形式3.55万亩,占流转面积6.71%。占确权家庭承包耕地面积(393.32万亩)的13.46%,占二轮承包耕地面积(204.71万亩)的25.86%。土地流转入农户的有18.4万亩,流转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4.54万亩。大部分土地流转进入农民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及农业企业。
(四)提升科技运用范围,加快科技发展步伐。一是建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点和示范区,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7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56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37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4.38%。二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改造和新建各类大棚26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栽培44.36万亩。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共建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和云南农业大学楚雄有机农业研究院,加强与江苏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粮食育种攻关合作。全州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平台73个,引进新品种1661个,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88个,实施科技成果转化83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一是持续提升边远山区村组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加快5G基站建设。截至2023年6月,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实现乡镇、行政村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100%、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超99%,5G网络全部覆盖乡镇和行政村。二是启动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改造212.6公里、以工代赈示范项目12.2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化工程1014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60公里,共计1774公里。截至2023年6月30日,完工乡镇通三级公路改造29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416公里,乡镇通三级路率达53.4%,30户以上农村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63.1%。农村客运班线达333条,新开通双柏至楚雄等18条城际公交线路。三是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藏设施建设,全州累计建成冷库765座、46.5万立方米、冷藏能力达到16万吨。
(六)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提升农产品价值空间。一是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开设了“滇韵楚彝”、“彝州扶贫”、“彝州优选”、“彝美优选”等多个京东特产馆、淘宝店、拼多多线上店铺,常年上架各类农特产品1000余款。发展“产地+生产加工+旅游+文创”的融合消费场景,推动“直播+”“短视频+”等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在乡村场景的应用。引导实体店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在线旅游、在线餐饮、休闲娱乐、生活服务、游戏话费及其他服务等线上服务业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23年1-6月,楚雄州实现网络交易额71.14亿元,同比增长19.50%;网络零售额17.28亿元,同比增长22.32%;在网络零售额中,楚雄州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53亿元,同比增长22.18%。二是农产品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姚县冷链物流园、楚雄市城乡物流产业园、南华县物流集散中心、姚安县猪肉储备物流园、牟定大型公路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和姚安县乡村振兴花卉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等6个物流基础设施专债项目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6月,全州在县市级物流分拣中心建成5个冷链物流中心,拥有冷藏运输车85辆、总吨位达到435吨,建成州级电商物流中心2个,州级城际高效配送中心1个,县域电商物流集散中心10个,与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合并共建,建成乡镇物流配送服务站103个、村级物流服务点624个,覆盖率61%。持续推广县乡村物流模式,逐步打通农村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全州已完成电子商务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200个认定工作;培育千万元级电商企业81个。
(七)加大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发展步伐。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引进外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22年,引进实施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牌”招商引资项目750个,同比增长5.2%。2023年1-7月,全州农业招商实施当年签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省外合作项目294个,到位资金49.29亿元。二是培育多元化主体。实施农业企业倍增、合作社提质增效、家庭农场规范发展“三大行动”。2022年底,全州培育农业中小微企业达12821户,占全州培育企业总数57188户的22.42%。其中: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91户,企业从业人员50720人(吸纳农村从业人员44043人),支付劳动者报酬13.48亿元,带动农户77.4万户(次)、实现增收总额44.3亿元,户均增收8660.8元。农业中小微企业在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综合服务能力。全力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申请发行冷链物流专项债9.08亿元,积极推进楚雄国家物流承载城市,5个县入选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现乡镇物流24小时内送达,建成客货邮服务站点252个,客车车辆派送货物日均1.5万件。农文旅融合,拓展农业新业态。成功创建8家等级旅游民宿,打造了火把节、永仁直苴赛装节等数个在省内外有较强知名度的重要节庆品牌,丰富游客乡村文化体验;推出了悠然楚雄·古镇文化之旅、多彩楚雄·节庆文化之旅、文化楚雄·非遗体验之旅等8大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创建26家州级非遗工坊和2家省级非遗工坊。2023年上半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60万人次。
(九)加快农村金融事业发展,扩大各类社会资本服务范围。创新金融服务,继续落实《2022年楚雄州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建立政银企担合作机制,不断强化金融创新支持。截至6月底,全州涉农贷款余额913.29亿元,新增95.08亿元,同比增长16.07%。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2.98亿元。
(十)加大宣传教育,培育农民投身现代农业生产意识。一是强化新闻舆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利用全州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灵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阵地,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二是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推进理论宣讲“五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行动等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州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带头,各分管领导参与,在州委党校及县市以锚定特色农业强州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开展宣讲。通过各级干部进一步传递我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点任务和措施,提升全州广大群众参与特色农业强州建设。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快楚雄州农业现代化建设。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委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农业农村工作给予支持和监督!
楚雄州农业农村局
2023年9月19日
联系人及电话:赵光友0878-3011927